近年来,偷拍盗摄事件时有发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些不法分子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设备,插排、充电宝,甚至挂件都可能被不法分子改造成窃听设备。这些设备有哪些风险?生产销售这样的物品,如何定罪量刑?
经拆解改装
生活用品变成窃听设备
今年5月,上海普陀区潘先生发现,某网购平台上有店铺正在出售一款具有监听、录音功能的插排,而且还可以远程操控。出于监督孩子学习的目的,他以466元的价格购买了这款插排。
潘先生购买的插排从外观上看,和普通插排几乎一模一样。可是,根据店家发来的操作视频,潘先生发现,
只要安装店家提供的手机软件,这款插排就能瞬间变成具有录音和监听功能的窃听设备。
潘先生的同事提醒他,非法使用这种具有窃听功能的器材可能会触犯法律,建议尽快报警。
随后,潘先生便带着购买来的这款插排来到辖区派出所报了案。通过侦查,警方很快将销售插排的涉案人员程某抓获。
据程某供述,几个月前,他网购了一些远程录音设备,凭借自己电子电路方面的知识和焊接技能,将其中具有拾音、录音、控制功能的电路芯片拆解出来,安装到一些普通插排和台灯中的隐蔽位置。最终,这些看似普通的生活用品摇身一变就成为专业的窃听设备。
非法生产销售窃听专用器材
多人获刑
警方侦查发现,程某先后开设了4家网店销售这些伪装窃听设备,两个多月的时间共售20多个窃听插排和台灯。
今年9月,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以非法生产、销售窃听专用器材罪对程某提起公诉。最终,法院判处程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除了插排、台灯等日常用品,背包挂件、钥匙扣等装饰品也成为犯罪分子改装的目标。
今年2月,上海市奉贤区警方发现有网店正在销售一些带有窃听功能的挂件。这种挂件不仅具有录音功能,还具有定位功能,使用者只要通过商家提供的手机软件就能远程启动。
经过侦查,警方先后在安徽、广东、江西等地将生产、销售有窃听功能挂件的涉案人员黎某、谢某等人抓获。
2024年8月,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以非法生产、销售窃听专用器材罪,判处黎某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以非法销售窃听专用器材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两万元。判处销售窃听专业器材的谢某拘役四个月,缓刑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两千元。
严惩使用者、打击生产者、监管销售平台
避免窃听、窃照设备非法流入社会
被伪装成小家电、生活用品的窃听器,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很难被人发现。那么,这些非法改装的窃听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又该如何治理呢?
专家介绍,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属于国家严格管理的物品,非法流入社会,不仅可能侵犯公民隐私、企业商业秘密等,还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
对于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违法行为,现行法律也从生产、销售、非法使用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刑法第二百八十三条规定,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此外,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也对偷拍、窃听等违法行为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专家表示,整治偷拍盗摄黑灰产业,必须坚持全环节、全链条打击,既要依法惩处偷拍盗摄者,也要加大对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设备的打击力度。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陈邦达:要从上游进行打击和把关,很多案件中用于窃听、窃照的核心元器件是商家购买后改装的。如果能够控制源头,也能遏制这类犯罪的滋生。
专家还表示,很多犯罪嫌疑人通过网络销售窃听、窃照设备,所以网络平台同样要加强监管。另外,行政执法机关也要发挥功能。“行政执法机关要发挥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双向衔接的机制功能,行为被认定为犯罪的,要移送给公安司法机关。情节轻微,不认为是犯罪的,要移送给市场监督管理局追究行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