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普遍不顾限令推销大课包(5)

“在具体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可以通过深入调研,从实践出发,区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校外培训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加有针对性的超额收费标准。比如,有些艺术类课程单次课的收费标准本身就高,每次课的时长也与其他类型的课程时长不一样,可以考虑从政策上进行一些区分。”姚金菊说。

收费行为有待规范

资金监管存在漏洞

记者注意到,在教育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针对校外培训的提示中还专门提到,要注意缴费安全,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完成培训缴费,切勿通过转账或现金等方式将培训费用支付给除预收费资金监管账户以外的任何账户。

但记者采访了10位来自北京、河南、安徽等地的家长后了解到,这些家长缴费时一般都是刷信用卡或微信、支付宝转账,至于国家规定的校外培训缴费平台“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他们全部表示“没听说过”、机构工作人员“也未曾对此有过介绍”,所以“也不知道自己的钱到底转哪了”。

在苗青提供的维权群里,一名家长展示了自己当时的转账记录。这名家长刷信用卡缴费5100元,订单显示入账的账户名为“河南福田百货”,而交易类型却是“汽车加油”。据这位家长回忆,当时还非常困惑地询问这家街舞机构的工作人员,但对方给出的回答很模糊“就是这样的”。

姚金菊告诉记者,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由教育部主办,由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进行网站运维。平台的建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服务行政管理部门,为其在机构资质、培训内容、资金、服务质量监管等方面提供服务;二是服务校外培训机构,为其在年检年审服务、开设店铺、售卖课程服务、信息发布服务和咨询服务等方面搭建平台;三是服务学生家长,为其选择合规机构,购课、约课、消课、退费、评价等提供便利。目前,地方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已经能够在线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日常监管、风险核查、实时跟踪和在线调度管理。家长可以通过平台网站或手机App进行注册使用。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