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新闻 >

让青春在秦岭深处绽放(保护区里的年轻人)(2)

“搞科学研究、使用新设备,年轻人上手快、玩得转。”小王涧保护站站长张亚弟说,现在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巡护员中,有四成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据介绍,小王涧保护站负责的区域已设置41台红外相机,镜头捕捉到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现在,每年年底资料归档,打印出来的资料都要装满一个大纸箱。“我们掌握的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这可以为秦岭生态保护提供更精准的一手资料。”南喆说。

“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得随时‘充电’”

晚饭后,巡护员许娟娜每天都有最少两小时的固定看书时间,“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得随时‘充电’。”她说。

最令许娟娜难忘的,是与金丝猴朝夕相伴的那一年。2013年,许娟娜参加了一个金丝猴行为研究的项目,在一年的时间内追踪观察了3个金丝猴家族。最冷的时候,野外温度能达到零下18摄氏度,她要穿3条棉裤。“最后猴子都认识我了。看到研究成果发表,心里真是美。”许娟娜说。

2019年、2020年,南喆连续两年主动参加保护区组织的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研究。采集样本、制作标本、数据分析……他乐在其中,“研究问题是越钻研越有趣!从课题立项,到最终探索出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预警防治方法,研究成果应用到了日常工作中,咋能不让人兴奋!”

“这些年,除了巡山,保护区还会提供很多科学研究的机会,这对我们来说弥足珍贵。”王江涛说。据介绍,2014年起,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了小型科研基金,鼓励年轻人开展科研和监测活动。截至目前,保护区的30多个年轻人中,先后有20多人主导或参与完成了17个科研项目。

“保护秦岭,必须建立一支有钻研精神、有干劲的基层队伍。近两年,这些年轻人发表的5篇研究论文,有3篇登上了核心期刊。我为他们自豪!”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级调研员司开创说。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