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新闻 >

戴着“人工心脏”生活(7)

赵鸿一般晚上九点睡觉,睡觉时把充电器放在床边的篮子里,他习惯平躺着或者偏向右边。最让赵鸿满意的事情是每天能睡七八个小时,手术前他无法躺着入睡,这样的情况他已经不记得熬了多少年。

相比之下,李晶的活动范围更大一些。出院后,李晶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他会去公园散步,陪女儿打羽毛球,到图书馆,也会外出乘坐公交、地铁。

戴着“人工心脏”生活

李晶在工作。穿着保安服看不到戴在腰上的电池和控制器。受访者供图

佩戴“人工心脏”,要远离磁场,通过地铁和图书馆的安检时,李晶会出示医院开具的一张应急卡片,上面详细写着他置入“人工心脏”的情况,工作人员看了之后都会主动帮他开路,很友好。

和赵鸿一样,为避免“意外”,李晶会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不凑热闹;坐地铁时,如果这一趟人多,他就等下一趟,或者打出租车。

“想想,就和做梦一样”

2020年4月,泰心医院院长刘晓程发现李晶体内自己的心脏恢复健康,可以开始正常泵血,于是手术取出了他体内的“人工心脏”。让受伤的心脏休息一段时间后,它有可能康复,但究竟哪方面起到了作用,目前医学界还没有定论。

置入“人工心脏”后,一般有三种走向,极少数能够像李晶一样,心脏恢复正常工作,“比例应该不会超过5%。”刘晓程说。

第二种是作为等待心脏移植的过渡期,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等到合适的供体。在欧美等国家,绝大多数患者属于这种情况。

最后是终身佩戴。赵鸿和王宁已经做好了终身佩戴的打算。“之前咨询过,心脏移植手术的费用加上后期治疗要上百万,我们负担不起。另一方面也担心心脏移植会排异。”王宁说。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