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全国能源需求超预期高速增长,局部地区高峰时段供需偏紧,面对可能到来的新一轮降温天气,有关方面如何应对?记者近日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主要负责人。
记者:自12月28日起,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新一轮全国大范围寒冷天气将对天然气保供带来哪些影响?国家发改委准备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答:低温天气将增加天然气的需求,同时会对天然气保供工作带来一定影响。为应对新一轮寒冷天气到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与各有关部门、各地区和各有关企业建立的保供日调度机制作用,提前统筹谋划,加强协调调度,从供需两侧发力,做了一系列充分准备。
从目前供需情况看,尽管部分区域、部分时段可能出现保供压力加大的情况,但是总体上是平衡的,民生用气是有保障的,能够保证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一是千方百计增加资源供应。督促上游供气企业保持气田安全满负荷生产,增加供应。统筹优化各接收站窗口期安排,全力增加现货LNG(液化天然气)资源采购。中俄东线中段近日已投产,可增加1000万立方米/天以上的资源供应。在广西等地方支持下,北海LNG接收站复产,也为应对此轮寒冷天气提供了保障。
二是重点保障北方地区取暖用气需要。今年供暖季我们继续加大对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用气的保障力度,将资源安排向7个重点省份倾斜。目前,北方清洁取暖的7个重点省份日供气量约4.7亿立方米,保持两位数增长,占全国供气量的40%左右,总体保障是比较好的。
三是充分发挥储气调峰作用。今年供暖季期间,可动用的储气量比去年增加约50亿立方米。为应对这一轮寒冷天气,我们将统筹使用好储气库和沿海接收站储罐。截至12月24日,储气库剩余可采气量近100亿立方米,按最大能力仍可采70天左右。
四是将管存提高到高位水平。通过增加储气库采气等措施,27日已将国家管网的管存提高到历史高位,必要时可以发挥管存的调节保障能力,有效应对用气需求的短期大幅攀升。
五是组织增加“南气北上”。利用中贵线北上、西二线广州站反输等互联互通工程,组织“南气北上”。通过减少南方区域可中断工业用户用气,增加资源北上。协调将原计划在南方沿海接收站接卸的LNG调整至北方接收站接卸,进一步增加北方资源供应。
六是保障LNG船舶及时靠港接卸。交通运输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加强对相关港口的指导,提前做好大风、大雾等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接卸预案,保障进口LNG稳定供应。
七是做好保供稳价工作。民生用气特别是居民用气严格执行门站价格政策,不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能够保障量足价稳。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对价格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坚决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近日,国际国内LNG价格已出现下跌势头,预计后期将总体呈现震荡回落态势。
八是组织做好精准有序的“压非保民”预案。为确保供暖供气需要,必要时需要组织精准有序减少可中断工业用户用气。我委将坚持底线思维,加强统筹协调,指导上游供气企业和各地制定工作预案,确保民生用气不受影响。预案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确保供气安全稳定和民生用气需要。
九是及时协调解决影响供暖供气的个案问题。持之以恒做好保供日调度工作,加强与各地和各有关企业协调,对一些供需矛盾突出区域加强资源调度保障。对一些地方出现的供暖供气保障不到位问题,督促相关地方立即核实解决,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记者:入冬以来部分区域电力偏紧,新一轮寒冷天气可能带来南方地区取暖用电负荷大幅攀升,请问国家发改委准备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电力供应?
答:入冬以来,全国用电需求快速增长。据快报数据,12月份以来全国发用电同比增长11%左右,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个百分点。12月上中旬寒潮来临,全国日最高用电负荷超过夏季峰值,日最高发电量已接近夏季峰值,历史罕见。20个省级电网用电两位数增长,15个省级电网负荷累计137次创下新高。经济快速恢复、极寒天气、供应能力受限等多重因素叠加,湖南、江西出现高峰限电情况,浙江推动能耗双控和减煤过程中也出现了局部限电的情况。我委、能源局立即协调有关方面,采取多项措施及时应对。目前湖南限电基本恢复,江西12月19日起未再限电,浙江对个别地方做法也进行了纠正,全国电力供需形势趋于平稳。
近日又将出现持续低温天气,预计全国用电需求还要攀升。为做好应对,我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全力做好电力供应保障。
一是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企业责任。督促地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监督检查,全面排查,查找漏洞,消除隐患,确保居民和公共服务等民生用电。督促企业强化保障安全稳定供应责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增产增供,加强设备安全维护,保证运行安全可靠。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做好保障工作,确保群众温暖过冬过节。
二是科学优化有序用电预案。要求各地政府部门和有关企业对有序用电预案全面进行梳理,科学论证。进一步明确预案的启动流程,对预案涉及所有用户的合理性进行排查,保证切实可用。要求执行方案前,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做好供电风险预警告示,确保企业有预期。极端情况下实施方案时,做到只限电不拉电。
三是突出重点做好电力供应。指导重点地区做好发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保证高峰期间的电力供应能力。动态掌握重点电厂存煤水平,组织电力、煤炭和运输企业加强产运需衔接,确保电厂存煤稳定在合理水平以上。充分利用大电网资源配置的优势,优化全网运行方式,统筹做好跨区域的电力余缺互济,做好水核风光火等电源的统筹调度,保障重点地区和民生能源供应。
四是完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保供协调机制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密切监测跟踪供需变化,个案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协调,早解决。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记者:入冬以来,特别是进入12月份,煤炭需求增加,请问电煤供应保障有没有问题?为应对新一轮强降温天气,煤炭供应保障方面有哪些应对措施?
答:供暖季以来,电煤需求有所增加,但供应总体稳定,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等用煤需要。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我们已提前做好准备,制定了周密的煤炭保供应急预案,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一是全力组织增产增供。指导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煤炭主产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产能释放,千方百计满足用煤需求。根据供需形势适当增加煤炭进口,优先用于发电供暖用煤需要,充分发挥好进口煤补充调节作用。
二是加快提升电厂存煤水平。每天监测全国重点电厂的存煤水平,及时跟踪掌握电煤供应情况,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供应中出现的突出问题。针对少数电厂存煤偏低的情况,立即协调落实煤源和运力,目前电厂存煤稳步提升。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18天以上的合理水平。
三是加强重点地区用煤保障。对电煤供应相对偏紧的湖南、江西,协调煤炭主产区和煤炭企业对存煤水平较低的电厂给予资源保障,协调铁路企业优化运输结构,最大程度给予支持。目前两省重点电厂存煤可用天数均在18天的合理水平。
四是组织应急保供资源。已经组织煤炭主产区和煤炭企业在产地、铁路沿线和北方主要港口,准备了一批应急保供煤炭资源,长则3—4天,短则1—2天就能供应东南沿海和两湖一江等重点地区。
五是强化应急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建立由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煤炭企业和运输企业的多方协同联动机制。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及时启动预案,调动煤炭生产企业组织煤源,协调衔接运力,保障电厂正常运行。
记者:近期,煤炭需求高涨,多地电厂反映铁路运力紧张,未来一段时间煤炭需求预计还会有所上涨,请问下一步如何做好运力保障?
答:近期,全国用煤需求快速上涨,这对铁路运输也是一次考验。根据铁路部门数据,全国铁路煤炭日装车已经突破8万车,大秦铁路日发运140列以上,均为历史最高水平。下一步,我们将和国家铁路集团一道,共同做好煤炭运输保障工作,以发电供热用煤为重点,统筹运力资源,优化运输组织,全力保障生产生活用煤需求,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一是突出重点做好运力安排。加大主要生产地煤炭外运力度,加强口岸运输组织和港口接驳,提升下水煤、进口煤运输能力,优先保障发电供热用煤需求,按照“优先计划、优先配空、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卸车”原则,确保发电供热企业正常生产。
二是优化煤炭运输组织。统筹运用全国机车、车辆装备,向重点地区倾斜,保障煤炭运输。加快机车、车辆周转,减少中间作业环节,促进运量快速提升。强化煤炭装卸车组织,科学调配人员和机具,确保装卸车安全和效率。
三是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在现有监测机制基础上,与地方部门、重点企业建立联动机制,及时掌握煤炭生产供应动态,每日调度存煤可用天数10天以下电厂,帮助协调落实煤源,及时启动应急运输预案,保证库存处于安全水平。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