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到深冬,室外寒意料峭,而安徽省枞阳县浮山镇浮渡村村民疏利胜家的制衣车间里却暖意融融。夫妇二人乐融融地忙着接订单、发送货。“家门口一年能挣十几万元,心里稳、日子甜。”可谁能想到,眼前这位干劲十足的中年汉子,几年前因一场大病导致双眼失明,自己不能外出务工,妻子胡宗贵也只能留在家里照顾他和孩子。
“那几年,家里3个人都享受低保,看病有健康扶贫政策,家庭生活有了保障。”谈起成为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那些日子,疏利胜感激党的好政策。2016年年底,疏利胜身体逐渐好转,眼睛渐渐复明,胡宗贵便和他商量,自己想去家门口的徽叶服饰扶贫车间就业。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技能培训,胡宗贵上岗了。
一年多后,积累一定资金、掌握一定技能的胡宗贵,想在家办个制衣车间,很快在当地政府和就业扶贫车间的帮助下创办了小制衣厂。如今,她和浙江、江苏等多家服装厂合作,订单不断,盈利丰厚,还优先照顾贫困户就业。
曾经的贫困户,成了致富带头人,得益于政府搭建的就业扶贫车间平台。近年来,枞阳县以提升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为抓手,依托县内服装和雨具等传统产业,选择一批就业门槛低、吸纳就业能力强、脱贫增收效果好的项目为扶贫车间入选项目,通过政府引导,政策奖励,实施技能培训等,引导“车间进农村”,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稳稳地捧上就业饭碗,实现稳定脱贫。动员组织县内各类经营主体结合实际,开发一批居家就业岗位,以“企业单位+居家就业”的方式,带动乡村形成了一批服装箱包、雨具、电子、包装绳索、竹木加工、休闲食品等特色小产业。
目前,全县已创建就业扶贫车间17家,申报认定省级就业扶贫基地3家,开发居家就业岗位吸纳贫困劳动者稳定就业1089人,技能脱贫培训累计53个班次2158人。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