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行业具有服务业属性,不是“一锤子买卖”,若要吸引更多回头客,将健身者的消费意愿转化为可持续的消费行为,亟待整个行业服务提质升级
日前,上海市多部门共同制定了《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会员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其中设置的“办理健身卡七日内未开卡可全额退款”的条款引发热议。网友感叹,办健身卡终于能像网购一样“七天无理由退货”了。
如今,健身早已不是“奢侈品”。减肥塑形、改善体质、陶冶情操、促进社交……健身不仅带来健康利好,其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也日益受到普遍认同。伴随百姓健身需求同步增长的体育消费,催生出庞大的健身休闲市场。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各类健身机构已近5万家,持有健身卡的人数达到1742万人。健身房“量”的激增,为人们在家门口锻炼提供了便利,但健身服务“质”的滞后也寒了很多健身者的心。商家跑路、预付费陷阱、过度营销……防不胜防的“坑”,使得健身行业成为各类投诉的重灾区。建议设置“七天冷静期退费”,至少给了消费者重新选择的机会,对于一些商家的霸王条款也能相对形成约束。
突如其来的疫情,再一次激发了全民健康意识的觉醒。据业内预测,“宅家运动”的热情很可能转化为健身需求的新爆发。这对于线下健身机构无疑是一个好的信号。但蓬勃发展的线上健身、居家健身也让很多人意识到:满足日常锻炼需求,健身房不一定是必选项。如果花钱办卡,实际参与效果却达不到预期,消费者为什么还要持续买单呢?
一面是健身人群覆盖率持续增大,一面是消费者越发理性的选择,健身行业在机遇和挑战中求生存,最终倚仗的还是服务质量与品质建设。经营模式、营销手段可以推陈出新,但专业的健身指导、良好的运动体验依然是黏合住用户的核心竞争力。
健身行业具有服务业属性,只靠包装、卖卡迟早变成“一锤子买卖”。若要吸引更多回头客,将健身者的消费意愿转化为可持续的消费行为,亟待整个行业服务提质升级,形成健身产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人民日报》
(记者吴为)受北京冬奥组委委托,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调研课题《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特许商品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近日形成报告,并于今天(11月5日)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