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态补水,科学施策是前提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对湿地生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生态补水成为我国诸多湿地为防止生态退化而采用的生态恢复方法,旨在补给湿地生态系统的水资源短缺量,维护湿地系统生境的动态平衡。
“当湿地生态遭遇威胁时,对其恢复主要是通过调整湿地生态系统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保障生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和功能的可持续性,而水是这一切的基础。”张志刚说:“但是,实施生态补水,科学施策是前提。”
湿地生态补水量的确定在实施湿地生态补水措施中起先导性作用,合理的生态补水量需通过生态需水量来确定。生态需水量是指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维持在一定水平所需的水量,湿地生态需水量要根据生态保护目标来确定。
“生态补水与湿地生物、湿地环境息息相关,确定生态需水量,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水文模拟法、生态响应模拟法、遥感模拟分析法等系统方法进行测算、研究、预估,而后制定有效的补水策略。”张志刚介绍。
张志刚认为,在此之前,内蒙古已经总结了黄河向乌梁素海湿地进行生态补水的成功经验,此次引察济向生态补水工程将会有效改善向海湿地生态退化态势,激活湿地生物多样性,完善当地生态链,有望重建湿地的局地小气候。
张志刚建议:“向湿地进行生态补水,已经成为调节生态治理策略、缓解湿地生态危机的重要科学手段。在实施生态补水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继续提升科学施策的方法,如提升湿地生态需补水量的理论指导性,完善地面监测系统,加强补水效果的定量研究,建立制定和完善生态补水方案的方法体系等。”
近日,安放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卡鲁奔国家湿地公园的红外线相机拍下了两段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獭觅食的画面。画面中的这只小家伙非常机警,觅食的同时不时打量周边。
央视网消息: 近日,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各大湖泊湿地迎来了大批过境候鸟,在此停歇补充体力后往南方迁飞。 在内蒙古科右中旗境内的双龙岗湿地,记者看到,在朝阳的映衬下,上千只天鹅等候鸟在水面上嬉戏、觅食
原标题:快讯!我省支援满洲里医疗队今日出发4月15日晚,吉大一院接到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紧急通知,根据内蒙古满洲里口岸防境外输入疫情防控工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