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渺爱心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临海市一个养老院为老人义务理发。吴元渺坐在一个角落静静地看着他们(6月27日摄)。浙江临海人吴元渺曾经是一名理发师,从业之初就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周一天专为老人、残疾人、军人免费理发,17年间共服务群众6万余人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人”……荣誉纷至沓来,不期而至的还有疾病。2008年开始,吴元渺患上了一种脑部疾病,走路颤颤巍巍,手指也不听使唤,瞒着别人四处求医,身体却每况愈下。到2014年,吴元渺已无法坚持理发店的经营和公益事业,他告诉别人“要去北京发展”,随后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其实吴元渺并没有离开自己居住的临海古城街道鹿城社区,而是被老顾客张海林和朱丹丹夫妇收留。张海林两口子帮他求医问药、照料起居。“老吴是个好人,我们做这些都觉得很顺当。”张海林说。难以治愈的疾病让吴元渺花光了积蓄,朱丹丹为照料他辞去了工作,张海林也仅是派出所的一名辅警。2016年,在社区干部重新找到这名“消失”的好人之后,从社区街道、总工会到政府各级发起了帮助吴元渺的活动。捐款、补助、送医上门,吴元渺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与此同时,一支20多人的志愿者服务队开始继承吴元渺的事业,平均每月两次到社区乡镇为有需要的群体义务理发。“我希望服务队把爱心坚持下去。”在轮椅上,吴元渺用颤抖的声音说。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1997年,吴元渺在自己的理发店为老人免费理发(翻拍照片,6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吴元渺在跑步机上锻炼。张海林和朱丹丹的女儿,8岁的张也弛给“吴老师爸爸”送来一碗杨梅(6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张海林“一家四口”准备吃晚饭(6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张海林“一家四口”在吃晚饭,吴元渺在饭桌上看着叫他“吴老师爸爸”的张也弛(6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吴元渺走出卫生间。张海林夫妇在家中安装了海绵和扶手,方便吴元渺生活(6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张海林推着轮椅送吴元渺去参加一次爱心服务队的公益活动(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张海林(中左)和朱丹丹夫妇在鹿城社区一次党员活动上,给党员志愿服务队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鹿城社区的书记方华芬(左)在古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吴元渺申请一笔社会救助(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临海市中医院医生洪荣上门给吴元渺做针灸。当地政府为吴元渺联系了送医上门服务,每天一次,医生洪荣已经坚持了两年(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吴元渺的徒弟金加春来看师傅,并给师傅喂自己做的甜品(6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吴元渺在家中擦拭自己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柜子里摆放的都是他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和奖章(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新华社天津4月4日电(王宁、郭方达)4月3日,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与兴华青少年基金会签订捐款使用协议书,启动“电网之光·王娅爱心”志愿项目,以纪念传承“中国好人”王娅精神
新华社重庆4月29日电(记者周闻韬)“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中央文明办29日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发布4月中国好人榜。经网友推荐评议,共有105位身边好人光荣上榜
新华社重庆6月2日电(记者陈国洲)重庆市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重庆英才计划”,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遴选支持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行业的高层次人才2000名、团队500个,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