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页面 > 正文

160年前就在防剧透?互联网时代之前的人们这么干

160年前就在防剧透?互联网时代之前的人们这么干
2019-05-09 09:13:25 参考消息

原标题:160年前就在防“剧透”?互联网时代之前的人们这么干——

参考消息网5月9日报道英媒称,《权力的游戏》最后一季目前单在美国就有平均每集3280万收视观众,同时它也成为“反剧透行为准则”的重点管制区域。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5月7日报道,4月末上映的票房大片《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周围环绕着近乎强迫症的防剧透行动。

连电影的主要演员都被蒙在鼓里,在拍摄期间他们只能最低限度地得到自己所演部分的相关信息。

这就是典型的“剧透恐慌”案例。

不过,这种状况并不是由数字时代所制造出来的,虽然互联网的崛起的确令它更加突出。

事实上,剧透引发众怒这件事,在电视和电影被发明之后就已存在。

悬念系列化的先河

提前透露剧情所引发负面反应的事情,可以一直追溯到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

“这是一个起源于19世纪媒体的话题,”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英语文学研究员詹姆斯·格林说。

“那时候的人们就像我们现在一样,认为看虚构小说的快乐前提是不知道故事将会发生什么。”

格林举了一个例子:1859年由英国作家威尔基·柯林斯创作的小说《白衣女人》。

《白衣女人》书封

《白衣女人》书封

这部小说最初是在几个月的时间跨度里以连载的方式分段发表。这种“肢解”操作意味着分拆推出的章节或者摘要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从而令工薪阶层更容易消费得起。

这个关于诡计、精神错乱和犯罪的故事红极一时。人们会排长队购买最新发表的章节,甚至有人开盘打赌之后的情节发展。

詹姆斯·格林认为,柯林斯的这部作品就是“剧透恐慌”时代的开端。

1860年,当《白衣女人》以合集的形式出版时,作者曾警告书评人,不要透露书中细节,这在当时是非常不寻常的事。

“在过去的时代,作者不会非常担心是否有惊喜或者剧情提前透露的问题。”詹姆斯·格林说。

柯林斯的书也带来了另一个变革,就是开启了无剧透的评论模式——如今,记者写一个像《复仇者联盟4》这种电影的报道时不剧透,已经是一种常规操作。

希区柯克:亲自出马防剧透

到20世纪,大众传媒的全面到来,令学者形容的所谓“情感投入”更加渗透到虚构作品的消费上来。

传奇电影导演兼制片人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在1960年的经典作品《惊魂记》里,花了极大的努力来对当中的情节扭转进行掩护。

希区柯克电影《惊魂记》剧照(资料图)

希区柯克电影《惊魂记》剧照(资料图)

希区柯克不仅将他能找到的罗伯特·布洛克同名原著小说全买下来,他还在宣传过程中不时释放反剧透的信息。

其中一份印刷出来的广告上包含了一句呼吁:“不要透露结尾,因为它是我们唯一的结局。”

反剧透文化:时代的产物

虽然导演乔治·卢卡斯在《星球大战IV:曙光乍现》上映前还乐于谈论情节,但是到了后续的《星球大战V:帝国反击战》,事情却有了重大的改变。

由于1977年的电影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成为史上最卖座的电影之一,于是1980年的续集就成为一个反剧透的战场。

《帝国反击战》当中有一个意义重大的瞬间:大魔头达斯·维达向他的年轻对手天行者卢克透露了一个秘密,他们是父子关系。

但是原著剧本当中却埋下了一个足以令现在的21世纪电影公司骄傲的伏笔。

饰演卢克的演员马克·汉米尔在2017年曾说:“导演把我叫到一边,他说:‘我要告诉你一件事。这件事我知道,乔治·卢卡斯知道,而现在我告诉你,你也就知道了。而如果它被泄露出去了,我们会知道是你干的。’”

“然后他把一张纸递给我,上面写着‘我是你的父亲’,我当时惊呆了。”

汉米尔对他的朋友甚至是合作的演员都保守了这个情节秘密,他们都是在首映时才从电影中知道这个情节。

如今,演员和拍摄团队都会签署各种各样的保密协议,避免在理论上可能影响票房的剧透行为。

社交媒体和大众传播令《权力的游戏》这类大制作的剧透风险呈几何倍数增长。

如果说,维多利亚时代有悬疑系列小说,我们今天也有像《权力的游戏》这样的电视剧。

(责任编辑:苖玉轩 CN074)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