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帮爸爸赵学文去地里收菜,自己把豆角秧认成了茄子秧。”刘宏波一边回忆着,一边拿出与“爸爸”赵学文一起摘菜的合影给记者看。记者注意到,照片里的赵学文穿着军装。“嗯,‘爸妈’最喜欢穿军装了,我经常把自己和战友们积攒下来没穿过的迷彩装、军用背心、胶鞋送到‘爸妈’那里,他们说,一看这身衣服,就想起了兵儿子,干活儿更有劲头了。”
慢慢地,范家屯的人都说,赵学文、周树荣这老两口有笑模样了,性格开朗多了,真好……
退伍后每周打电话 农忙回去帮着收苞米
2012年,刘宏波转业回到了哈尔滨工作,在临走前,刘宏波把在部队获得的荣誉、奖状、奖章都留在了赵学文、周树荣家,并告诉二老,这些荣誉是他当兵时获得的,功劳也有二老的一半。刘宏波这样说,是为了让二老放心,他虽然转业了,今后回哈尔滨离开吉林了,但这里一直是他的家,这里一直有“爸妈”在,他还要常回家看看。
从刘宏波转业起,每年秋收时节,又赶上“十一”假期,刘宏波都会早早地买好动车票,一放假就直奔范家屯,带上哈尔滨的红肠、哈尔滨香烟、白酒,去探望范家屯的“爸妈”。苞米装车,一车又一车……刘宏波所在的单位是供热单位,所以七天“十一”长假只能休三天半,除了往返车程,刘宏波都在干农活儿,帮爸妈减轻负担。邻居们都说:“老赵家这个兵儿子没白认,从哈尔滨过来,帮爹妈收苞米,这儿子,真孝顺!”
除了农忙时节,刘宏波每周六周日,都会跟赵学文、周树荣通电话唠嗑,或者是手机视频聊天,询问“爸妈”的身体。
“爸”临终前 他陪着吃了最后一顿饺子
认下这个儿子不久,赵学文、周树荣老两口把房子装饰一新,还换了新窗子、新家具。老两口说,又有“儿子”了,就要敞敞亮亮地生活下去。刘宏波也被这对农村夫妇的质朴感动了,他把认下这对“父母”当成了责任,一种跟随一生的责任。这份责任和亲情,更带来了两家人的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