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北京治理“五毛零食” 将严格儿童食品准入(8)

2017-05-21 18:16:14    新华社  参与评论()人
监管难度大

家长维权意识待提高

“五毛食品”缘何屡禁不止?记者采访发现,学生“停不下来”、家长“视而不见”、监管疲软无奈是导致农村学校周围垃圾食品泛滥的主要原因。

随着经济发展,父母们的教育观发生了变化,对孩子的一些物质要求不再像过去那样控制,而孩子们的辨别能力并没有想象中的强,很难摆脱对来源不明食品的诱惑。

此外,近年来,城镇食品安全管理越来越严,但部分基层执法部门对农村市场重视程度不够,农村也就成为监管薄弱地带。在一些中小学外,记者发现存在着不少的流动商贩,也给监管带来难度。

“农村市场很大,我们监管队伍人员又少,也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虽说通过不间断的检查监管收到一些效果,但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你去检查没收了,走了之后他们可能又会销售。”河南省延津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问题食品扎堆农村的主要症结,并不在消费环节,而是在生产、流通环节。要让问题食品在农村无处藏身,必须从源头治理,加强监管。”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村医马文芳建议说,要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和追惩机制,加强对一些生产、销售场所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

仅靠制度约束还不够,需从思想层面对行为进行引导。“我们走访了许多农村,发现农村饮食教育知识普遍缺乏,家长说不清,学校道不明,孩子更是不在意。”刘璐建议,要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对广大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教育,在学校开展饮食行为教育,从而自觉地科学饮食,逐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责任编辑:周晶晶 CN03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