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辅导员借学生信息办网贷套40万 称系“创业补贴”(5)

2017-04-08 02:36:40    现代快报  参与评论()人

对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官微中提出,已及时联系公安部门,指导和协助涉事学生报警,准备证据材料,全力维护涉事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学校也就该事件和公安机关多次沟通,警方已就此开展调查等。同时,校方将进一步加强安全风险教育,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现代快报记者咨询了一个涉事网贷平台的客服人员,对方表示,他们平台下的借贷产品,手续审核全部可以在网上完成。“需要录制视频确认本人对贷款知情,然后上传到我们这,工作人员才会联系对方,确认身份信息准确。”

这位工作人员称,他们的借贷产品需要完成身份认证、学籍认证、家庭和同学联系人验证、银行卡认证、脸纹识别、视频签约、无感知反欺诈验证、网络信用分判断、电话审核这些步骤,学生对王某的借贷行为不可能不知情。

据记者了解,所谓“无感知反欺诈验证”,就是审核人员会突然提出一些带欺骗性的问题,看借贷人能不能反应过来,如果不能就不会放贷。

律师观点

钱如果没到学生手里,他们就没有还款义务

就此事,现代快报记者咨询了北京市中银(南京)律师事务所的喻胜云律师,他认为,王某应该构成诈骗。“他利用学生身份信息向网贷公司借钱,最终钱不是学生拿到,学生是没有还款义务的。”

那么,大学生们为什么会轻易落入圈套?对此,他认为首先是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弱,其次是虚荣心强,短期周转需求大,“南京很多高校都出过类似事件。”他说,大部分校园贷单笔借款金额在一两千元,但是利息高,一两个月后可能就要翻倍。最后实际上都是家长来承担。由于学生处于弱势,借贷平台再动用一些手段逼一下,多数立即还钱了。

据喻胜云介绍,目前对于网贷平台的监管还是空白。虽然有监管意见,也规定要拿牌照,但谁来监管并不明确。最多到后面是打官司,但是讨债人的手段无孔不入,诉讼的作用有时未必明显。

目前警方尚未对此事立案,警方表示材料不足。就此,记者咨询一位基层民警,对方表示,如果王某有还款的书面承诺,则能以“合同诈骗”立案,或者由网贷平台报案。但网贷平台显然不愿意这么做。

“如果确定为诈骗的话,平台的钱就不一定追得回来。但是反过来说,他们是不是该加强产品设计中的风险控制?审查做得更细致,发现问题就要打补丁嘛!”律师表示。

首页上页...2345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