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且将书剑许明时——记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董坤(2)

2017-03-15 00:34:46    检察日报  参与评论()人

“家里老辈曾是警察,也算是继承了老一辈为之奋斗的事业。”弃理从文,董坤没有丝毫不适应,他很快就喜欢上了那些密密麻麻的法律条文。

“兴趣很重要,那时候普法栏目特别流行,我最爱看的是《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等节目,看着看着就觉得特别有趣,想要更深入地学习法律。”

兴趣来得一发不可收拾。从此,他的生活开始与法学为伴。即便是看一部青春偶像剧,他也能从里面发现很多法律问题。熟悉他的朋友和同事说,一谈到与法律、学术有关的话题,董坤两眼会顿时发亮,马上就来了精神。

“我最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请教大家”,这是董坤的一句口头禅。“即使是一次轻松的日常聊天,他也可能把它搞成一次学术讨论。当你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应当明白研讨要马上开始,你要准备好接受他不计其数的‘问题炮弹的轰炸’”,对于爱“寻根究底”的董坤,他的朋友有时有些“烦”他。

而在董坤的领导、最高检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王守安看来,董坤是一个不错的青年人。“他对新领域充满热情,特别乐于探索。”

有一次,理论所接到一个关于检察发展的课题,需要对整个检察制度、工作、政策进行全面了解。领导都觉得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董坤接到任务后却很兴奋,惊讶之余,更多的是感动。”在理论所,许多同事这样评价他。

董坤把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当作了一次系统了解检察业务、检察史的机会,他说,“我还年轻,缺乏经验,要‘沉在下面’,不能‘浮在上面’。”

不做科研的时候他在做什么

对法学的热爱,从工作延伸到了生活,无法阻挡,不可掩饰。

董坤有个温婉贤淑的夫人,“他脑子里有一大半是工作和学术。”她偶尔会略有怨言,“但这也是我特别钦佩他的一点,干什么都有钻研的劲儿。作为家人,我们都十分支持他的工作。”

他的女儿一岁半,聪明可爱,正是牙牙学语的时候。夫人让他给女儿讲故事,讲着讲着,董坤就讲到了他最近研究的内容上,“孩子当然听不懂,但是一个讲得认真,一个听得仔细,看起来也像模像样(笑)”,董坤夫人说。

在董坤的影响下,他的女儿小小年纪也成了“书虫”,自己一边翻书一边说着谁都听不懂的话。作为父亲,他言传身教,为女儿作出了表率。

对于不能经常陪伴家人,董坤心存愧疚,只要不工作,其他时间都给了家人。在他的书架上,满满当当的书中间空了一小块地方,放着一家三口的照片。

“我女儿很活泼,我不希望她像我一样只知道读书,希望她有更多的爱好”,董坤自嘲。

上学的时候,董坤是同学眼中的学霸,有学术问题想请教,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对于别人的问题,董坤也十分认真地研究,并且总能提出切中主题的意见。“他的意见对我的研究有很大帮助,同时他追根刨底的精神和治学严谨的态度也给我树立了好的榜样。”他的师弟杜磊告诉记者。

讲台上的董坤自带光环。2007年,他曾在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侦查系任教,听过他课的人都说,台上台下的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台下的他严谨、低调甚至有点害羞,一旦进入自己研究的领域,不管有多少人从来都不怯场,思路清晰、幽默生动,大家都喜欢听他的课。

自信源于专业。董坤乐于把自己的学术思想传达给别人,也乐于接受批评,对他来说,提升科研水平才是最终目的。

除了科研任务,他还在最高检检察理论研究所编译部担任《中国刑事法杂志》的编辑工作。最高检检察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单民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法学博士,他进入角色很快。编辑工作细致繁杂,每一个细节他都追求精益求精。

六年来,董坤选取刊载的论文被著名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几十篇,为杂志进入CSSCI法学类核心期刊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获奖,董坤显得风轻云淡。“刚开始让我报名的时候就有点犹豫,优秀的人很多,我能获个提名奖就‘烧高香’了。”

鲜花和掌声来得让董坤有点措手不及,朋友笑称他现在也可以被称为“家”了,他腼腆地笑着连连摆手:“我还只是个法学界的‘小学生’。”

“莫恋繁华笙歌地,且将书剑许明时。”这是他的硕士导师送给董坤的一句话,他一直铭记于心,付之于行。

对于现在,董坤说,“我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最高检领导对检察理论研究的重视,离不开所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作为一名检察人我深感骄傲和自豪。”

对于未来,他说,“梦想,希望能多做点对中国法治建设有帮助的事情。当下,就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郭洪平 闫晶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