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西施故里之争再起波澜:诸暨紧急致函萧山指其造假(2)

2017-02-25 03:41:27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这也许是一场不该发生的争论

这也许是一场不该发生的争论。

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说:“西施出生地的问题有历史的记载,也有专家的考证,早有定论。倘若弄虚作假,即使蒙混一时,将来亦是站不住脚的。”

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的第10项为属于诸暨市的“西施传说”;2007年,文化部将国家级地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西施文化研究中心”永久落户于诸暨,就是对诸暨是西施故里的再次认定。

历届诸暨市委、市政府在保护西施历史遗迹、文化印记,建成西施殿、西施廊、西施故里风景区、美丽乡村西施景观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当地每年组织纪念西施的荷花节,每两年举办西施文化节,邀请海内外友人、乡贤、专家公祭西施。

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感慨道:“名人故里之争,其实是争夺一个标志性的、有吸引力的、具显示度的文化旅游资源,以此提升该地区在全国或者全市的知名度。有了影响力就会有客源,就可以吸引投资,带来收入。”

23日一早,记者发信息联系萧山史志办科长汪志华,拟就几个问题进行采访:萧山说西施故里在萧山,有什么确凿的史料依据?过去萧山方志一直没有西施故里在萧山之说,为什么后来会在新的方志上提出此说?萧山方面掀起西施故里之争,基于什么样的想法?

在一直未获回复后,中午,记者直接给萧山史志办打电话,希望能就诸暨方面提出的质疑,介绍、陈述一些相关情况。但接电话的同志以这是“学术争论”为由,婉拒了采访。

记者没有放弃采访:“目前两地各执一词,但诸暨提供的材料更详实,所以希望萧山也能提供一些说法。你们婉拒采访,其实也是一种说法。”

5分钟后,记者接到汪志华电话,答应提供一份“萧山说法”给记者,他给记者发来了一封题为《“西施故里”历史尚未盖棺论定》的邮件。

延续三十年的争论应如何结束

按照“萧山说法”:

南朝梁刘昭在《后汉书·郡国志》“余暨”条下注:“《越绝》曰:西施之所出。”

北宋欧阳忞编著的《舆地广记》卷二二《两浙路上》说:“萧山县本余暨县,两汉属会稽郡,汉末童谣曰:天子当兴东南三余之间,故孙权改曰永兴县,晋因之。隋省入会稽县。唐仪凤二年复置,属越州。天宝元年改曰萧山县。……越人西施出于此县。”

诸暨认为,萧山的说法需要驳正。他们请记者把《萧山造假西施故里二十条证据》《萧山造假西施故里不敢触碰六大高压线》这二帖转发给萧山,请他们仔细看看能否回复申辩。诸暨提出,《越绝书》这条纯粹造假,核对原书,子虚乌有。西施故里是不可移动的地理坐标,无论建置沿革如何变迁,古迹与故里性质完全不同。

23日晚,记者将上述两帖通过邮件发给萧山方面,请他们发表看法,但截至24日下午5点,记者未收到任何回复。

“凡涉及西施故里及相关内容的宣传,特别是官修史书,应以历代文献记载为准,应以《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国家级权威史书为准。西施文化可以共享,但西施故里不容侵夺。”戚曹良对记者说。

一直关注此事也见证了整个争论过程的一位学者感到痛心:“我们应该把更多力气花在西施文化的挖掘整理上,而不要无端翻历史定案去争夺名人故里。”

西施故里之争背后所透露、反映的现象涉及如何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如何尊重历史文化,如何在学术研究上讲诚信等一系列问题,专家建议浙江省有关部门牵头组织举办一次西施故里研讨会,解决这一并不难的文化学术问题,让各方现场提供史证。

本报记者 严红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