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积聚父母之爱于一身,这种爱在孩子异地求学时,就体现得格外明显。即使是多子女家庭,父母也会对每个孩子关爱有加,希望孩子在大学生活中少些困难。刘先生说,“女儿在外,我总希望她过得好一些。”
也有一些家庭会以电子产品作为孩子学习成绩的奖励。“如果没能进入理想的学校,父母大概不会同意我买‘苹果’产品,我自己也不好意思开口,毕竟价格不菲。”何同学说。
不少家长表示,购买名牌电子产品可能会有一定的经济压力,但为奖励孩子的辛苦付出,还是会买下来。“如果价格过于昂贵,家长也不会答应买吧。”何同学认为,大多数家长的物质奖励还是在能力范围内的。
相比之下,单纯的攀比心理带来的过度消费,在记者调查时十分少见。刘先生的女儿表示,物质攀比在大学里确实存在,却不是主流风气。“比如电脑,我更看重的是自己的使用体验,而不是和别人比哪个牌子更响亮。”刘先生的女儿还告诉记者,身边同学一般不会为追求面子而强求经济条件不允许的高档产品,更何况过于贵重的物品还容易被盗。
此外,开学季商家促销也成为“买买买”现象的一大动因。“商家一般会趁着开学季减价,我们又正好有使用需求,就趁着促销的时间赶紧采购。”何同学说。
买买买能否有计划?
合理规划经济开支有利于开启独立新生活,购物消费也应成为大学必修课
细数起来,大学开学季,尤其是大一新生入学时,需要“买买买”的东西还真不少,开支也不小。高中一般不需要使用电脑和手机,到了大学这两样都是必需品;行李箱装不下那么多生活用品,到了学校肯定还得再添置;异地求学的家庭还要考虑交通费、家长的住宿费……
但另一方面,北大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张洪峰也提醒,父母和孩子可以就开学季采购制订基本的计划和预算,做好资金分配,关注产品的实际功能与自身需求的匹配程度,避免冲动消费。此外,家长在帮孩子购买生活用品时,不必追求一次性买齐。“很多时候,看似‘一步到位’了,实际上会造成无效和浪费,还可能导致‘二次购买’。”张洪峰建议,可以先购置生活必需品,其余由孩子根据实际需要再慢慢补充。
“最重要的是,家长一定要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不要大包大揽,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张洪峰告诉记者,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生活适应教育,帮助孩子熟悉大学生活、提高独立生活能力非常重要。
相关专家也表示,在一些发达国家,父母通常不会在孩子进入大学之初便给他们买太多贵重的东西,而是只购买一些学习生活的必需品以及书籍等具有奖励性质的东西。事实上,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将大学视为正式独立的标志,这其中也应包括经济独立,“换个角度想想,既然开学季存在购置各类用品的客观需求,家长何不以此为契机,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将其作为大学入学的必修课?”专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