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春节期间 小心“红包”诈骗添堵(2)

2017-01-26 20:46:14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提示:

使用前要改密码

“不仅是智能手表,智能家居、智能电视等等智能联网设备已逐渐成为消费者的新宠,也成了新年礼物的热门选择。不过,这些新年礼却有可能带来信息数据的泄露,从而让用户陷入网络欺诈的风险。”信息服务公司益博睿亚太区防欺诈和身份识别业务负责人Nick Wilde就此案例接受采访时表示,每逢新春将至,网络使用也将迎来高峰。网络是相互连接的,一旦某个设备上的数据遭到泄露,很可能用户的整个网络都会遭到入侵,其他设备上的隐私数据也会因此而泄露。

Nick认为,要确保使用过程中个人信息的安全性,首先要确认该联网产品和服务是否购买于品牌公司,这是起码的安全保证;而后要花几分钟时间阅读一下每个产品或服务的隐私和数据使用政策,了解该设备会如何使用、存储或共享个人数据。需提起注意的是,用户应查看说明里是否提及该设备采用“端到端加密”技术,如果采用,则意味着第三方无法看到或听到用户的通信。“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品都在其产品描述中加上了这一条。如果没找到,请向厂商咨询。”他还表示,联网之前更改设备的默认密码也很重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按说明启用“双因素认证选项”,比如除了使用用户名和密码,还可以添加只有你自己知道的生日、爱好等信息,从而获得双重安全保障。

案例3

假网站借势骗钱

在这几天的返乡大潮中,如果能成功抢购上一张通往老家的火车票,就好像把团圆的幸福牢牢握在手中。不过,许多网络诈骗犯正是利用游子思乡的急切心情,或是市民对于假期旅游的向往,轻而易举地赚了一把昧心钱。

刘晓是一名大二学生,为了假期与朋友一起出游,他受大家委托,负责购买8张从杭州至厦门的火车票。刘晓直接在网上搜索“动车”二字,在搜索出的结果中的第一项链接中进行了火车票购买,并进行了总价为2252元的火车票支付。按理说,这时刘晓应该收到抢购成功的火车票信息,可他收到的却是另外一条消息:车票身份证件有误,需要打电话进行人工沟通。这条异常的短信并没引起刘晓的疑心,他打电话想确认身份证件哪里有误。电话另一边,“客服人员”却直接表示,刘晓需要先取消刚才的订单,再核对身份证件,而后再下一次订单并支付。更让刘晓吃惊的是,刘晓必须先支付第二次订单的2252元火车票钱,才能取消第一次订单,拿回第一次订单花的冤枉钱。

神秘的“客服人员”说到这儿,刘晓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他登录了一个非正规的购票网站,刚刚付的2000多元钱已经打了水漂,而如果他还按照客服人员的逻辑,再支付一次车票钱的话,那就等于重蹈覆辙,把腰包里的钱翻倍送给诈骗者。

提示:

登录账户看准“官网”

如今是购买火车票往返程的高峰期,市民更应警惕这类诈骗。百度业务监察部总监刘苗苗提示市民,如果通过百度搜索来查找购买火车票的链接,那么首先要在搜索关键词后,找页面中带“官网”字样标识的链接或V等级的提示。同时,网友还要留意其搜索页面右方展示的相关提示信息,如12306网站指引、12306网站信息公示及众多抢票的合法安全软件。

刘苗苗表示,用账户进行交易的网友在遇到问题时可及时与百度取得联系,让自己的权益得到保护。例如,案例中的刘晓如果是通过百度搜索寻找购票链接而上当受骗的,就可以与百度保障计划沟通,并获得针对损失款项的适当赔偿金额。(本报记者 殷呈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