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好手艺”坚持6年为老人“一元理发”(2)

2016-11-21 04:01:38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与志愿工作结缘,来源于一次偶然。

2010年,杨凡家中的门锁坏了,打电话叫来了熟识的修锁师傅宋薛宣。“我那会儿正筹备一个进社区扶老的志愿者团队,刚好缺一个理发师,就一边修锁,一边和他聊,劝他加入。”宋师傅说道。

两天后,杨凡再次给宋薛宣打电话,“没问题,我加入。”

“我提醒过他,理发工作本来就很忙,老人的需求也多,加入后得用心服务,肯定会占用时间,影响收入”。宋薛宣很感慨“没有看错人”。

2011年7月,团队正式取名大兴区清源街道志愿服务协会,每月18日上午会走进社区。清源街道有30多个社区,有时,他们会在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开展工作。但更多时候,就在小区寻处空地,摆上桌椅进行活动。

“社区空地大多没有树阴,夏天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每次晒得一头汗;冬天一起风,碎头发吹得杨凡满脸。”宋薛宣很心疼。

志愿活动包括为老人免费配钥匙修锁、缝纫衣服、提供法律咨询、医疗咨询等,每次都是免费理发需求者最多,杨凡的椅子前也总是排起长队。常常活动时间截止了,还有排在队尾的老人理不上发。

这些老人怎么办?杨凡很苦恼。

“正好看到《新京报》报道‘一元理发’的事情,我也就在店里设了个牌子,本意是提醒没有排上队的老人,可以来店里理发。后来知道的老人越来越多,这个牌子就固定下来,再没有中断过。”杨凡笑着说。

“理发是对母亲的弥补”

杨凡也会带上剪刀推子,为出行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免费理发服务。

“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独自带着智障儿子,不能带着出门理发”。杨凡说,每隔几个月,自己就会上门,给二人理发。

老人家中很乱,屋里堆满了各种杂物废品,杨凡收拾出可容两人的位置为其理发。“老太太每次都要求剃光头,孩子也一样。如果我不来,俩人的头发就会一直长着不理。”

每逢节日,居委会打电话给他,提前联系需要上门服务的老人。每次理发完,杨凡会留10多分钟,“老人大多很孤独,需要陪伴,陪着聊聊天。”

有时,家属也会推着轮椅,带着行动不便的老人,到店面找杨凡理发。

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患病老人,坐下后浑身发抖,头也不受控制地两边摆动。“越要剪发,老人越是紧张,头就动得越厉害,拿剪刀就很危险。”杨凡说,自己只能叫上店员一起扶着老人,再用推子小心为其理发,通常要花费两倍时间,“没办法,安全最重要。”

日子久了,很多老人和杨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中秋节,会有老人来店里给他送月饼;夏天,他能尝到老人切好的西瓜;店还没营业的时候,甚至有老人早早来店面帮着打扫干净……

杨凡很感动,外出打工以来,他很少回家。在这些老人身上,他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2015年10月,东北老家,杨凡的母亲去世,他没能赶到现场,心中满是愧疚。

有时,看着老人坐在凳子前,他会突然发愣,好像面前的就是母亲。“只要这个店还在,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他说,这似乎是一种对母亲的弥补,也是对老人多年来形成的习惯。

【大家问】

问:一般会为老人剪什么样的发型?

答:老人和年轻人不同,没有太多的要求,也不需要多好看的花样。只需要拿着剪刀和推子,给他们剪短就行,十多分钟可以理完。一般都是说,“给我剪得利落点”。偶尔也会有老人要求吹个造型出来,但这是少数;虽然是一元理发,我们都会很用心去剪,绝不能敷衍。

问:店里来这么多“一元理发”老人,生意肯定受影响,店员们支持吗?

答:刚开始是有店员反对的,他们不太理解我的行为,觉得给老人理发又不挣钱,人多的时候店里面都被占得满满的,行动都不方便,影响生意。我经常劝说,这都是献爱心,咱家里都有老人,有一天我们自己也会变老。后来,他们渐渐都开始支持,有时候会主动为老人服务。

问:理发本来就忙,又长时间忙公益,有时间陪家人吗?

答:自从来北京打工,我就很少回老家;现在开店工作,不像上班族有固定周末,很少会有休息的时间。妻子很支持我的工作,两个孩子,一个在河北读中学,她对我做公益引以为傲。填写父亲工作时,她都会骄傲地说,我爸爸不仅是理发师,还是为社区服务的志愿者;儿子现在还小,每天我都会先送他上学,然后就直接来店里工作直到晚上,陪家人的时间还是有限。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左燕燕

原标题:“好手艺”坚持6年为老人“一元理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