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福建村支书抗击台风落水殉职 生前曾个人贷款修路(3)

2016-10-18 09:13:07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福建村支书抗击台风落水殉职 生前曾个人贷款修路

周炳耀年轻时到故宫游览。

“这次不一样”

9月14日晚饭后,周炳耀和村干部回到周家斜对面的老人活动中心二楼开会。

当时在海南的女儿周巧烂想给他打钱,却怎么也打不通他的电话。周巧烂穿着睡衣在银行门口等了一小时后,终于联系上父亲。

电话里,周炳耀问女儿海南有没有台风。“我当时很想嘱咐他,台风天不要出门,但最终没有说。”现在想来,周巧烂很后悔。

庄里村处于山峦交界处,四面环山成漏斗形,村落就在漏斗收口的位置,一条庄里溪流经村子,每家每户都沿溪搭起房子。

因为地势低,四座山挡住了大部分的风,每每台风过境,庄里村所受的影响不过是些小风雨,掀掉几块瓦片;最严重时,曾掀掉了一座菇棚。

支委张华忠说,村民们都认为这次台风应该和以前一样,不会有事,“台风台风耳边风”。

周炳耀意识到了“这次不一样”。整日的多云天气到了晚上开会时,已经有些零星小雨。平日里说话从不大声的周炳耀略微提升音量。一些村干部回忆,周炳耀那天唠叨了两三遍“特别是土房子,怕台风”、“这一次不一样,大家要小心”。

做了三届村支书,根据市县部署,周炳耀对于台风的应急工作已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案:通知到每一户村民,转移危房里的居民,在地势高的村委会和老人活动中心设立避灾点,危险地段旁立警示标识,安排24小时轮流值班,紧急时还会敲锣预警。

那天晚上,周炳耀安排了三班两人一组的值班,周炳耀和支委张华忠是凌晨四点的最后一班。布置完工作,周炳耀说:“明天是中秋,我们一边值班一边过节吧。”

“他还没来得及吃早饭”

“雨那么大,别出去了。”

15日凌晨3点多,雨打在窗户上的声音叫醒了周炳耀和妻子。丈夫执意出门值班,刘冬菊连嘱咐了两句“小心”。

周炳耀和张华忠巡查完,两人各自回家,约好6点钟再巡视一次。5点50分,张华忠拨通了周炳耀的电话,得知他已在一个沿溪的被毁菇棚里捡被水冲散的菇筒。

张华忠赶去帮忙时,周炳耀发现自己手机不见了。因每次村上活动,村支书都要拍照存档,他便请张华忠拍摄。

这成为了周炳耀最后的照片,镜头里,他穿着迷彩服,披着蓝色雨衣,裤腿卷到膝盖处。原本清澈露石的溪水上涨至桥面下方,呈泥浆色,被冲散的菇筒漂在路边。

还没捡完菇筒,周炳耀意识到,被毁菇棚上的竹竿、黑色塑料布等杂物堵住了两个桥洞,上游的居民有被淹的危险,他开始疏通桥洞。

此时水位已经漫到水泥路面上。住在溪流拐弯处的林喜球听到水里大石头碰撞的声音,也起来了。打算做早饭的她,却发现溪水卷着淤泥从沿溪的后门涌入,原本是下水道的管口也开始漫入土黄色的溪水。仅仅是五到十分钟的时间,水位就从刚漫过路面上涨到膝盖处,地上的泡菜坛子也被推倒。

75岁的林喜球说,上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水还是30多年前。

差不多同一时刻,刘长务打电话给周炳耀,但没人接,他跑下来看到周炳耀在清理桥洞。刘长务记得当时看到水就心里发慌,“像水箱一样,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水。”

卓洋乡人大主席李扬盛表示,当时最大降水量的红线在村子停留有3-4个小时,达到了每6小时降水200毫米,而“100毫米以上就算是特大暴雨了”。

“长务,赶紧去救人”,一向不会大声的周炳耀喊出了声。

周炳耀试图拖出卡在桥洞下的竹竿。拔出的瞬间,水流湍急,竹竿尾部一扫便将周炳耀带入水中。

周炳耀清理桥洞的时候,担心丈夫安危的刘冬菊就站在数米外一直呼喊他撤离,她眼睁睁看着丈夫落水,还看见他从褐黄色的水里冒出头部和肩颈,然后瞬间消失。

听说消息,150多位村民赶来沿河搜救。大约一小时后,周炳耀的遗体在四五公里远的树兜村被发现。

周炳耀几乎赤裸着全身,浑身都是淤青和肿块,手臂也脱臼了,眼睛还睁着。附近村民找来一块广告布盖在他身上,又打来三四脸盆的水才把身上的淤泥擦拭干净。

尽管已事发半个月,妻子刘冬菊仍然不断念叨周炳耀去世时的情景,“看到水,就想到那个画面,他捋了一下头发就没了。早上出门时,他还没来得及吃早饭,是饿着肚子上路的”。

9月19日,在殡仪馆举行完葬礼后,家人和村民回到庄里村。村委会过道旁,堆放着15根钢质的路灯灯杆,“这些都是耀仔带头集资买来的,准备过几天安装,”村主任刘长务说,“他再也看不到路灯点起来后,村里有多亮了。”(记者唐爱琳)

(责任编辑:丁勇 CN00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