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再次关注抑郁症这个话题。9月17日,曾经也是一名抑郁症患者的崔永元连续更新微博,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告诫患者朋友,重视病情好好配合医生治疗,这不是一种见不得人的病。今天就随小编的盘点,看看三位曾患抑郁症的明星是如何战胜疾病,现在生活又有什么样的改变。
崔永元有时也会想,2002年时自己为什么会患病?他坦言,干《实话实说》以后,天天绷在心里的念头都是“知耻而后勇”。更苦的是,到演播室的嘉宾都才华横溢,不要说对话,能听懂对方说什么就不易,毕竟隔行如隔山。“就是老想不该想的事。现在为什么快乐,就是不想那些事,只想怎么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可能大家会说以前我在电视上很光鲜,做口述历史成为了幕后者,会很孤独。其实做起来就知道,这件事意义更大。”
2002年得的抑郁症,2004年康复,崔永元说,两年来他一直积极配合医生接受治疗。至于为什么选择两年后将这件事公诸于众,他说是因为注意到现在社会上对这种病不了解,认为只不过就是一个人小心眼,想不开,“但确实有这样一种病,我希望大家都能知道”。如今崔永元走出抑郁症,还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结合自己曾患抑郁症的经验发表看法,网友都纷纷为崔永元能分享自己的患病经历点赞,并称:“得抑郁症的人心底是很善良、很柔软的人!”
电视剧《亮剑》是抗战剧的经典,而那时无论是扮演李云龙的李幼斌,还是扮演楚云飞的张光北,都是有着丰富表演经验的“老戏骨”,只有饰演“魏和尚”的张桐是新人,而张桐也正是因为“魏和尚”一角走红。
张桐1981年出生是天津人,出身教育世家,父母一开始十分排斥他进娱乐圈。他当年考上南开大学计算机专业,成为周围人眼中的高材生。但是他放弃了南开大学的学业,独自一人远赴法国里昂艺术戏剧学院学表演。《亮剑》之后,张桐先后拍摄了《密令1949》、《中国近卫军》、《仁者无敌》,《雾柳镇》、《一代大商孟洛川》、《铁梨花》、《野鸭子》等电视剧,张桐的演艺生涯看似一帆风顺。
然而后来张桐突然患上抑郁症,长期服食含有激素的抗抑郁症类药物,也让张桐在短期内突然变成了一个让众人跌破眼镜的“大胖子”。因为生病变胖的缘故,他失去了很多次拍戏的机会,也错失了很多好剧本,甚至推掉已经签约的电视剧。
后来在北京卫视的《最佳现场》节目上,张桐说出了自己得抑郁症的原因,在2010年拍的一部戏和导演不合。拍摄期间导演对他全盘否定,不停说他不会演戏,不敬业,完全找不到那种感觉等等,除了导演,剧组的其他人也排挤他,这对一向做事严谨、认真的张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所受委屈无处倾诉、情绪无法得到释放再加上拍戏条件艰苦、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张桐患上了“重度抑郁症”。
经历导演差评,特别是电视剧播出后,网友的负面评论让他更感觉情绪无法放下,张桐看到这些评论后,开始否定质疑自己,甚至迷失方向,觉得不会演了,“感觉自己像是个武艺高强的人被废掉武功一样”。自生病后,经常失眠的张桐开始产生“幻听”,他形容自己的身体里总有几个人在打架,病情无法控制的时候,他甚至两度欲自杀,被家人拦下。经过三年的治疗,才渐渐走出阴影。
心理康复后的张桐身形依旧发福,但他一直在努力减肥,粉丝也会鼓励他,在2012年11月29日,张桐与女友关思婷在北京完婚,二人在2006年拍摄电视剧《中国近卫军》时相识。
如今走出阴影的张桐,最新的作品《绝命后卫师》也在今年开拍。微博上,他也时不时来点小幽默和粉丝互动,比如自制“找茬”图片,并和粉丝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
2005年前后,郑秀文拍摄《长恨歌》时,坊间有各种流言,纷纷传扬她抑郁自闭。后来她沉寂许久,一度从娱乐圈消失。
在遁迹娱乐圈到2007年复出开唱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她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改变和内心历练。今年8月,她带着新书《值得》与歌迷和读者见面,真诚地自我剖白,讲述那场“忧郁”的“非常时期”。
郑秀文在书中透露,早在拍摄《长恨歌》之前内心已有“无力感”和恐惧。拍摄期间,因剧情需要,她扮演中年王琦瑶时,不得不猛吃增肥,导致腮腺炎暴病一场,后来病愈返回片场,又因要重现少女时期的王琦瑶,而必须在短时间内疯狂节食和运动,郑秀文只好完全透支自己的精神和意志来迎接挑战。
拍完《长恨歌》后她放了长假,其间传言四起。她坦言面对各种不怀好意的报道时受到很大压力,只能选择不说。两年间,她仅仅通过在《明报周刊》上的一个小专栏与外界交流。除了文字外,绘画也是她的一剂良药。期间,郑秀文游历了许多国家,并去各地参与公益援助,包括老挝、四川、蒙古和埃塞俄比亚等,她将经历和感受都记录了下来。
至于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郑秀文站在一个更高的抽离的地方,去回顾那段“非常时期”,对自己以往的经历和状态做出总结,去发现为什么会把自己推到死角,又是如何在信仰的指领下,摆脱忧郁,重新站起来。她在书中最后说,“当你越过苦难,当你回望,你往往会在当中找到那口非常值得的甘甜。在这场试炼里,我所得到的,远比所受的痛苦更值得记住;对于苦难,我有种崭新的体会。”而经历这场忧郁,对她更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