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恋爱,不想结婚,身边伙伴都是女性
总是男装打扮25岁的她却说
男人都是坏人
核心提示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讯女儿已经到了适婚年龄,但从不见她谈恋爱,说到找对象她就特别反感,女儿的这一系列表现,让南宁市民梁女士急坏了。梁女士说,女儿20多岁了,可从没见她谈过一场恋爱,还总是一副男子打扮:留短发、背男包、穿男士衬衫牛仔裤,女孩子喜欢的那些打扮她都不感兴趣。
因为觉得女儿古怪,梁女士曾经几次跟踪女儿,发现她虽然打扮得男子气十足,但从不跟男孩子玩,她身边的伙伴都是女性,而且对她们很好,让梁女士不免有些担心女儿的性取向。
不提恋爱
懂事的女儿
就想守着妈妈
每每想到女儿小菲(化名)的终身大事,梁女士就一筹莫展。小菲今年25岁,对于恋爱、结婚这些事,她从没跟梁女士提起过,只要妈妈一提起这些话题,小菲就特别反感。“你不结婚妈妈死了都不瞑目。”在催女儿恋爱结婚多次无果的情况下,梁女士曾“以死相逼”,但女儿却说:“我不想结婚,我要一辈子陪着你,不让你受委屈。”梁女士说,她无数次严肃地向女儿表明心迹说不需要她陪,只希望她早点结婚生子,她反而愤愤地说:“男人都是坏人,跟男人结婚毁一辈子。”
据梁女士讲述,她和丈夫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闹矛盾,丈夫经常深夜不回家,偶尔还有女性深夜打来电话,后来,她还发现了丈夫在婚内出轨。为此,她和丈夫闹过离婚,可丈夫说是为了生意逢场作戏,她为了家选择原谅丈夫,当时女儿才上小学。虽然丈夫悔过的态度很好,可没过多久,她又发现丈夫跟别的女人行为暧昧,从此,夫妻俩的生活里充满了吵架。
“女儿很懂事,知道爸妈关系不好,她就自己照顾自己,我哭了还懂得来安慰我。”梁女士说,从小到大,女儿都很少让她操心。“小时候那么懂事,没想到长大了反而不懂我的苦心。”
不爱红装
总是男性装扮
但对男生“不感冒”
梁女士觉得,小菲之所以没有男朋友,是因为她不把自己当女孩子看,整天穿得像个男孩子。“她的衣服全都是男性的款式,整个衣柜一件裙子都没有。”梁女士对女儿劝说无效,只好通过女儿的生活细节寻找原因,装扮就成了她怀疑的第一个因素。
小学到初中,小菲都需要穿校服,到了高中,她把头发剪成了板寸,说是为了洗头方便,节省时间,还喜欢穿T恤牛仔裤。梁女士会偶尔提醒女儿“穿得太像男孩,不好看”,但小菲却不以为然。因为自己疲于应付各种家庭琐事,当小菲没考上好大学时,梁女士觉得是因为自己对女儿关心不够。面对妈妈的愧疚,小菲反而安慰梁女士说,不一定非得上名牌大学,读专科还能早一年毕业,早点出来工作赚钱养妈妈,这让她很感动。
小菲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梁女士偷偷去给她买了很多新衣服,都是女孩子喜欢的款式,她这么做的目的,除了想表达对女儿的爱,更重要的是想提醒女儿要像女孩子一样装扮自己。可小菲见到这些新衣服后,一脸反感,怎么也不肯穿。
为了弄清楚小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梁女士几次跟踪出门参加聚会的女儿,她发现,在这些聚会里一个男性都没有,小菲的一身男子装扮在女孩堆中特别抢眼,女儿还会给其他女同学拧瓶盖、提包包、递纸巾,忙前忙后把这些女同学照顾得挺好,这不免让梁女士心里咯噔了一下:“小菲该不会不喜欢异性吧?”梁女士越想越害怕。
对话当事人
她“全盘否定”男人都是因父亲
对于母亲一直怀疑自己不喜欢异性的想法,小菲哭笑不得,在与记者通话过程中,小菲几次无奈地笑说,自己已经跟母亲澄清过几次,但她还是不信,“她总是爱疑神疑鬼的。”
小菲说,自己喜欢男生的装扮,只是比较崇尚个性。她和朋友一起开了一间舞蹈工作室,她主跳的舞种是街舞,当然要穿得酷酷的。小菲对记者强调,她喜欢这种装扮纯粹是因为个性和工作,跟性取向完全沾不上边。记者问她:“你把自己打扮成男人的样子,是因为对男性比较崇拜吗?”这个问题让小菲一改揶揄的口气,她严肃地回答记者:“我没有崇拜男性,男人都是坏人,我讨厌男人。”
“为什么说男人都是坏人?”“男人就是坏人,我这辈子都不喜欢男人。”小菲回答。
在记者的引导下,小菲慢慢打开心扉。她对男人的厌恶情绪从小就有了,一直到现在从未改变。“小时候父亲不顾母亲伤心痛苦,在外面找别的女人,对我也不管不顾。我恨他。”小菲说,是因为父亲,才让母亲变得不幸,如果不是因为父亲,母亲不会总是对什么都疑神疑鬼,“男人都是不负责任的,只知道伤害,然后抛弃。”说到这,小菲的情绪有些激动。她说,虽然父母没有离婚,但跟离婚没什么区别,她经常看见母亲哭,母亲越伤心她对父亲就越恨。
“既然你厌恶男性,为什么又把自己打扮成男人呢?”感觉到小菲的倾诉愿望强烈,记者继续追问。
小菲说,她从小最大的梦想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能够保护母亲,让母亲不受伤害。她虽然厌恶男人,但她也承认,在很多方面,男人还是比女人强大,她想让自己像男人一样强大,强大到能保护母亲一辈子,她不想结婚,只想陪着母亲。“至少她现在还有我陪伴,如果我结婚,她自己在家和父亲相处,一定更加痛苦。”
专家支招
应及时纠正对家庭婚姻的错误认知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凌云认为,小菲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感受到母亲在婚姻中受到的伤害,由于父亲角色的缺失,让她没能跟父亲建立起链接,导致小菲和母亲的关系过于密切。由于小菲对父母关系的过度卷入,让她自主承担起了保护母亲、给母亲幸福的责任,与此同时,父亲的种种作为,让小菲在对一个人的某些品质的厌恶泛化到对一个群体的厌恶。
小菲的情况需要改变。李凌云建议,首先需要梁女士自己强大起来,承担起自己人生幸福的责任。母亲用自己的行动向女儿表明,自己可以处理婚姻中的问题,并能够追寻和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把小菲从想保护母亲、给母亲幸福的责任里解放出来。
其次,调整小菲的认知,引导她看到男人这个群体里有不同属性的存在,也有家庭的楷模、有负责任的丈夫、有慈爱的父亲,婚姻和家庭也可以是幸福和快乐的。
如果有条件,建议小菲和母亲可以分别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师可以在她们各自的心理层面提供必要的支持,为母亲快速理清婚姻关系,更快更多感受自己生活的幸福;为小菲重建亲密关系模型,让她能更快地尝试在新的亲密关系中获取爱和被爱、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