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台北,郭雪筠还有点不适应——看电影居然要现场排队买票!“有的也能在网上买,但要现场取票,还要6元手续费,所以大部分人还是习惯去现场买。”有一次,她到台北101大厦附近看电影,快30摄氏度的气温,排了40分钟队,“忍不了”。
渐渐地,郭雪筠发现自己的台湾朋友们也在看《甄嬛传》《太子妃升职记》《欢乐颂》;神曲《小苹果》已经“征服”台湾,夜市里有,淡水河畔有,台湾东部花莲的小朋友个个会跳;国小的女生们都在跳TFBOYS的“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
“我只能说,中华民族的口味……还是很一致的。”郭雪筠说,“大陆软实力的影响,使以后两岸年轻人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多,因为生活的语境越来越像。”
大陆的崛起给台湾年轻人更多空间
2012年,郭雪筠是台湾辅仁大学传播学院第一个申请大陆学校的学生,其他专业申请北京大学的也不多;2013年,多了不少;后来,越来越多。还有很多台湾年轻人跑到大陆工作,上海的辅仁大学校友会就有500多名成员。
有人说,大陆年轻人都在“爱拼才会赢”,台湾年轻人却只喜欢“小确幸”。郭雪筠觉得,其实两岸年轻人最大的差异不是有没有野心、有没有抱负,而是一个看着自己的家乡往下掉,一个看着往上升,这会使年轻人的想法截然不同。“台湾年轻人普遍觉得未来没希望,大陆就算有很多问题,但年轻人对未来总体来说还是蛮自信的。”
郭雪筠说,22K(台湾为鼓励企业多给毕业生工作机会,只要聘用应届毕业生就可每人每月补助22K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426元,由此出现企业以此为薪资准则——记者注)的收入对一个职场新人来说也不算太低,但问题是,不涨。
“我的一个闺蜜是美国毕业的硕士,在台北工作,起薪约合人民币7000(元),两年,呵呵,7100(元)。我的大陆朋友,可能一开始3000(元),两年后5000(元),然后七八千(元),以后更高。”郭雪筠说,“有动才会有希望,停,很可怕。比如电子商城,台湾起步比大陆早,可是发展也停滞了。”
“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一些台湾年轻人没有看到的。”郭雪筠说,“大陆的崛起对台湾来说是很大的机会,给台湾年轻人更大的空间。台湾那么小,更需要开放,而不是怕外面的人来抢我们的工作。”
郭雪筠记得,2013年,台湾电影金马奖50周年,有媒体问李安,金马奖在华人世界很火,但西方没几个知道。李安回答,不超过10年,华语片市场会超过西方市场,到时候我们不用人家认同,人家会来找我们。蔡康永也说过,以前要得到好的资源、好的平台,台湾人得去学英语,但现在会中文是一种优势。
“写这些日志的时候,我还是以一个外来者的角度看大陆,但现在,我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外来者了。”郭雪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