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落实这项重要部署,国务院副总理以这一身份亮相
来源:北京青年报
今天的话题,是教育。
政知君注意到,11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主任”的身份,出席了全国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会议。
2018年孙春兰接棒刘延东成为主任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成立是在2012年。
那年8月,国办发布了《关于成立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的通知》。
通知中提到,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研究制定国家教育督导的重大方针、政策;审议国家教育督导总体规划和重大事项;统筹指导全国教育督导工作;聘任国家督学;发布国家教育督导报告。
上述委员会的首任主任是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部。
2018年7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组成人员调整。
调整后,主任变更为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副主任有两位,一位是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另一位是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
该委员会的委员共14人,来自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民委、公安部、财政部、人社部、自然资源部、住建部、农业农村部、卫健委、应急部和市场监管总局。
孙春兰提要求
什么是教育督导?
《教育督导条例》明确,教育督导包括以下内容:
县级以上政府对下级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督导
县级以上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以下统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
不过,到目前为止,教育督导仍存在一些问题。
就在11月25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399号(教育类409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中提到,现行教育督导制度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顺畅,一些地方督导机构建设滞后,督导队伍人员不足、素质不高,督导整改问责不够有力等。”
总的看,教育督导的权威性严肃性仍显不足,还没有形成震慑。
高层对此也十分关注。
为了让教育督导“长牙齿”,今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意见中明确,要强化问责。
原标题:美国国务院发表所谓涉南海声明,中国外交部:美方挑拨离间的图谋绝不会得逞当地时间7月13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无视中国和东盟地区国家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