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崔守军:拉美“右转”,中国不必忧虑
巴西总统大选28日尘埃落定,社会自由党候选人博索纳罗击败劳工党候选人阿达,当选新一届总统。社会自由党是一个右翼政党,原本势力弱小,但参选后选情急速攀升,最终获胜。作为拉美第一大经济体和最具影响的地区大国,巴西政局的变化无疑加剧了拉美政治生态“向右转”的态势。接下来,这种变化将如何影响中拉关系的发展以及美国对拉政策的调整?
20世纪末至今,拉美左右翼执政呈现“钟摆式”波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因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拉美左翼政府治理策略失当,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地区大国的左翼政党相继丢失政权,拉美政治版图出现“左退右进”格局。巴西大选也是这一“右移”趋势的延续。自前总统罗塞夫被弹劾后,巴西左翼力量陷入低谷,新政府采取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但巴西一直饱受暴力犯罪、政治贪腐丑闻和经济衰退困扰,随后中右翼政党也未能固守政治优势,最终拱手将政权送入极右翼政党手中。以博索纳罗为代表的反建制力量的胜出轨迹,折射出巴西民众对现状的不满和对变革“巴西命运”的渴望。
纵观历史,自拉美国家独立至20世纪末,拉美政治都呈现“左抑右扬”态势。大部分时间内,右翼政党占据优势地位,主导拉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议程。20世纪90年代后,左翼进步力量经过苏东剧变、冷战结束后的意识形态激辩洗礼,才逐渐崛起为主导性政治力量。以1998年委内瑞拉查韦斯上台为标志,智利、巴西、乌拉圭、玻利维亚等十几个国家的左翼领袖通过选举上台执政,在拉美掀起一股强大的“粉红浪潮”,政治钟摆明显“左移”,右翼遭遇重大挫折。当前拉美政治生态中的右翼复兴,有其深刻的时代条件和历史背景,与右翼政党务实的政治主张和灵活多变的经济策略密不可分。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拉关系取得跨越式发展。表面上看,中拉关系的快速发展正好与左翼力量执政时间吻合,但本质上看,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政治上,中国秉承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原则,中拉交往日益频繁,在国际舞台上相互支持;经济上,中国对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与拉美的资源禀赋有着天然互补关系,中国对拉投资和金融信贷有力拉动了拉美经济增长,谋合作、促发展也成为中拉关系发展的主线。
因地缘上邻近,拉美地区发展动向总是牵动着美国的敏感神经,中拉关系“火热升温”加剧了美国一些人的危机感,他们惧怕中拉相互接近会导致美拉相互疏远,降低拉美对美国的“依附”。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后践行“美国优先”理念,一改前任奥巴马政府相对温和的拉美政策,在贸易、移民等问题上对拉美国家态度粗暴,令拉美国家与美国关系“渐行渐远”。
而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下,不断提升与拉美国家的整体合作,成为拉美地区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和南美地区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扮演了拉美经济的“贸易天使”和“发展推手”角色。与其他拉美国家一样,巴西右翼政党执政后,面临的首要议题仍然是创造就业和发展经济,这样一来,来自中国的投资和贸易将是不可替代的必选项。
以巴西大选为标志,拉美地区政治形势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但中拉关系发展的政治经济基础依然坚若磐石,中拉之间互为机遇、互有需求,中拉友好的大局不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中拉相向而行是基于双方的战略对接需要,不是基于意识形态的相似性,中拉关系不会因为拉美政治左右易手而发生根本改变。(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与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21日正式建交。去年以来,中国已先后同巴拿马和多米尼加建交。 分析人士指出,中萨建交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仅将推动中萨各领域合作,也有利于中国和拉美整体关系的发展
新华社墨西哥城10月19日电 综述:拉美多国热盼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新华社记者高春雨 裴剑容 再过不到20天,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