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深度阅读页面 > 正文

网络视频用户激增催热微电影 内容同质化等问题待解

2017-12-25 15:30:29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网络视听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通畅,付费点播的消费习惯正在养成,微电影传播力和商业价值明显增强。”来自上海的微电影导演关晨说,微电影单独成片的同时,也为未来“系列成剧”和大荧幕电影创作积蓄动力。

微电影数量扩容,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评委会对参评影片的品质要求却不减。据介绍,本届亚洲微电影“金海棠奖”最佳作品占全部参赛作品的0.9%,而优秀作品获奖率也只达到1.81%。

据报道,这几年微电影的快速发展已经吸引了多方资本的介入。其原因有六:微电影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微电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通常反映生活又高于生活,其受众越来越广泛;新媒体和移动终端的出现引领新的运营模式;微电影作为新的艺术形式,有别于电影、电视剧,可以通过灵活方式展现;微电影的盈利点越来越清晰;网络视频用户提供了微电影的广阔发展空间。

细分市场迎来创作热潮

近年来,我国公益微电影迎来创作热潮。本届“金海棠奖”参评作品题材广泛,其中公益微电影佳作频出。小小的微电影成为展现时代发展进步、传播文明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大舞台。

郑子介绍,全国政法系统积极参与本届艺术节,输送了《诉讼E时代》、《跨境追击》等2800多部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反映社会和谐进步的“平安中国”系列微电影作品;而展现文化薪火相传的“大国工匠”系列微电影也颇具热度,累计征集到《阳光下的舞蹈》等800多部参评作品。

此外,以劳动模范先进事迹、乡村教师感人故事为题材创作的微电影备受瞩目。其中,由青年导演梁强执导的公益微电影《一切为了孩子》,主要讲述了辽东山区“最美乡村教师”、“辽宁好人”王勇三十年如一日坚持摆渡接送学生上下学的真实事迹,展现了乡村教师的敬业坚守和无私奉献。

影片拍摄过程中,梁强带领辽沈本土创作团队,秉承着严谨的态度,跨越三年时间创作,经历一年四季拍摄制作。该作品曾获国家广电总局2015年度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大赛三等奖并纳入“全国优秀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作品库”。

梁强说,微电影《一切为了孩子》最初故事灵感来自于《辽沈晚报》报道的一则关于“乡村摆渡老师”的新闻。“我们在不断扎根深入生活的创作中,越发感到那种坚守的可贵”。

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呈贡分局出品并策划拍摄的微电影《圄》,荣获本届“金海棠奖”优秀作品奖。拍摄前,创作者经过调研、采访,深入学生生活、分析真实案例,真实地展现了校园贷危害的故事。影片讲述了几名在校大学生因“校园借贷”不堪重负而走上违法犯罪之路的故事,面向学生群体传递出警示意义。

来自深圳市东湖中学的贺思曼是本届艺术节上年龄最小的导演,他执导的微电影作品《迷网》聚焦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群体,讲述了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最终克服诱惑重拾健康生活的故事。

贺思曼说,拍摄微电影完全是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建微电影兴趣小组、召集全班同学进行男女主角选角试镜、成立三人小组完成剧本创作,都是在不影响正常学业的前提下完成的。我们利用每周的自修课完成微电影拍摄,并在暑假期间进行后期剪辑。

他说,希望这部影片对青少年群体的成长有所启发。“中学生正处在性格养成期,不能因为眼前的一点诱惑而被蒙蔽了双眼,要看清长远的未来,把握住自己的人生走向”。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