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添乱:插手南海问题
近年来,印度加紧实施“东向”政策,积极强化在南海及其周边的经济、政治与军事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讲,印度介入南海问题已经是“进行时”。
自1988年开始,印度就与越南等国在南海开展油气开发合作,2011年,更是置中国的抗议于不顾,与越南签署在南沙群岛附近的127号及128号区块合作协议。
印度时常将其舰队派遣至南海,与美军一起在马六甲海峡开展联合巡逻,或是与东盟国家的海军进行联合演习,并向越南等国提供军事援助。
在南海问题上,印度官方和学者也着实有那么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但大多也都来自于对中国海上实力崛起的恐惧。
印度海军司令乔什(D.K.Joshi)曾公开声称,印度在南海有其“经济资产”,必要时印度海军将介入南海争端,甚至派遣军队。他表示:中国海军实力的强大是南海紧张局势的“最主要忧虑”。
印度战略家拉贾·莫汉在文章中这么写:“中国在南海地区占主导,并开始不断在印度洋地区现身,印度必须在印太地区与美日澳等合作以抗衡中国”。
联系到此次中印边境对峙事件,若洞朗危机迟迟未得到解决,或中印爆发武装冲突,印度可能会加强其在南海问题上的小动作,吸引中国注意力、给中国制造点压力和麻烦。
比如,像美国那样支持“南海仲裁案”裁决结果,加大与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周边国家的互动,加强与美军、日本自卫队等在南海的联合行动。
但是,与美国不同,印度缺乏在南海地区的动员和感召能力,它最多只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不了南海博弈的主角——在经济、外交、政治手段之外,印度在南海地区的军事选项并不多。而且,其综合国力并不足以支持其在南海高烈度的作战行动,能部署到南海的兵力也很有限。
当南海局势紧张之时,中国确需警惕印度的动作,但若南海局势处于缓和之机,中国则大可不必对印度在南海的动向作出过度反应。
说到底,印度会在南海寻找新的战略抓手,但操作空间和余地都不大。偶尔派两艘船过来“人畜无害”地逛逛还可以,但要与解放军在南海打仗,则无异于痴人说梦。
4,中国要做些“万一”准备
随着中印边界对峙的继续发酵和形势的继续紧张,印度国内必然会围绕印度洋交通线和南海问题释放一些威慑信号或消息。对此,中国要高度重视,但也不宜自己吓自己——在边界对峙中,中国该反制就反制、该还击就还击,不可能因为海上的战略劣势而陷入作茧自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