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深度阅读页面 > 正文

印欲对中国发动战争?缺的不只是弹药更缺的是民意(5)

2017-08-21 08:29:09  瞭望智库    参与评论()人
  1. 高性价比的产品。这几年很多本地工业产品和家用消费品都正在从欧美日韩转为性价比较高的中国货,从金额巨大的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电信行业项目,到手机、电脑,家电产品,小五金、文具等生活用品,琳琅满目,日益丰富。中国输出的是产品,印度消费者得到的是质优价好的实惠。

  2. 拉动就业和纳税。随着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增加,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在中资企业中工作,不仅对印度本地就业有拉动,从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方面也比本地企业好很多。如果以2016年大概统计的500家中资企业在印落地为基数估算一下,按每家平均50人算,直接就业人数就是25000人,如每家4人算,就直接关系到10万人的生活。如果考虑中印双边贸易700亿美元中,印度进多出少,这每年500亿美元的进口,又有多少印度人因此而生存。而从贡献来说,印度本地的所得税水平平均在36%左右,随着中资企业在印度投资的增加,各家企业为印度贡献的税收也绝对不是小数目,这又帮助贡献了印度财政多少。

  3. 投资带来的技术转移。这两年来,结合印度制造的政策影响,和国内优势产能转移的需要,中国对印投资发展迅猛,不仅从数量上拉动了印度GDP的快速增长,另外一方面,投资带来的技术转移和知识转移也确实为印度工业体系升级换代提供了有质量的支持,这慢慢会形成其未来工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因此而新生成的产业工人队伍,也为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充分的人力资源保证。

  4. 一个更广阔的成熟市场。中印双方的合作为彼此都打开了窗,有了互相发现和利用的机会。但是从另一角度说,因为中国目前的基础设施优势、资本优势和消费优势,客观的讲,倒是为印度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塔塔汽车下属的捷豹路虎公司,最大的增长极来自于中国,合资路虎在中国市场销量不是一般的好。阿达尼集团的光伏发电项目,绝大部分组件模块都来自于中国,低价高质量强有力的支持该集团在印度电力项目上的中标。此外,来自于中国资本支持的本地化项目,也越来越多,发展计划越来越大,前有马云的paytm牛刀小试,后有腾讯、复星等资本大鳄在更多产业方向上的兼并收购,印度的初创企业也因此有了更多快速发展的机会,有了弯道超车的可能。

一个外派多年的中国人:印度政府敌意强烈,但老百姓很喜欢中国

因为工作关系,我接触过比较多的印度企业家和金融经济界的朋友,他们的出身和知识背景让他们更加理性,特别是对印度现状的改造愿望,和对中国发展路径的学习心态。很多人因为生意的关系到过中国,接触过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每当谈起,基本上都是在说,中国发展太快,我们怎么一起合作。

善意往往只存在于能真正干事的人中间,务实求进,合作共赢应该是世界发展的主流,没有善意如何一起发展呢?从过去这些年的双边贸易也可以看出,政冷经热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能够实实在在的加强政治互信,实实在在的推动互利互惠,中印两个大市场那将是多大的市场机会,世人都会惊羡。

无论中印,只要是地球人,只要有基本生存的需求和改善生活的追求,自然就会形成潜在的市场。印度有这样的环境,再加上老百姓宗教上的平和和人性上的友善,民间企业家们之间合作的善意和需求,都是非常的积极。但在如果主流敌意的环境里,善意友谊的小船,那还真可能是说翻就翻。。。

说到这,印度这人为敌意的时局真是有些让人无奈。

3,时有敌意下的生存清单

静下心来想想过去几年里看到听到中企在印度的故事,或走或留,或兴或衰,历历在目。不过无论怎样,来过这里的人,无论成败,身上都打上了印度经历的烙印。这里悠久的历史,神秘的文化,众多的人口、广阔的市场一直吸引着国人们一拨一拨,不懈地来追寻探秘,在这里付出青春,投入精力,为这里带来资本、技术、产品,获得经验、友谊、金钱,当然也有教训和失意。市场很大,买卖很累,但只要平等互利善意交往,那么合作对大家双方就都是赚的。但如果时有敌意,政府总是给中资企业在印度的生存发展添堵增困,那么说好的互利共赢怎么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没有未来。

在印度,主要的政党历来宣扬宗教至上,莫迪所在的BJP更是号召印度是印度教的印度,偏激激进,而普通国民受教育水平又低,容易轻信。在此基本国情之下,一旦外部形势变化,政府很容易利用宗教和宣传来误导大众,激起民族主义的仇恨。92年的巴布里清真寺惨案和02年古吉拉特的暴乱足以说明这个号称民主的国家,还有着易燃易爆的极端一面。中印关系,经此次折腾,多少会受些影响,虽长期应向好,但短期展望应不积极。因此,一旦有乱,确保人身财产安全,应为第一要务。不做好应有的准备,可能的结果就成了一个大教训。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善意的土壤虽然不一定能结成善意的果实,但敌意却一定不能长久,所以民间善意的涓涓细流,更需要培养、汇聚。只有结成利益的共同体,才能凝聚成更强大的、友善的和平力量,才会有民间更多的善意,促成双方沟通、理解和交流的主流。

在印度发展,不仅需要信心、决心,还需要有耐心、恒心。当然也有朋友说,来过的都只留下伤心、糟心。无论怎样,既然是在时有敌意的国家工作生活,一切还需要当心、用心。

现在流行清单,那么在这时有敌意的国家里工作生活,怎样才能机智地度过外派的每一天,既严肃紧张守土有责,又团结活泼有所收获,想到的总结如下:

  1. 投资前的调研非常重要,赚快钱的心态要不得。

  2. 寻找靠谱的本地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市场。

  3. 长线思维做商业,化大力气投资长久的关系。

  4. 尊重本地商业习惯和传统文化,坦荡坦诚交更多印度朋友。

  5. 可贸易优先,轻资产推进,合理合适地摆布本地资产。

  6. 合规守法经营,谨慎控制风险,防止不必要的低级错误。

  7. 建设本地化队伍,多到中国学经验,结成利益共同体,未来变成自己人。

一个外派多年的中国人:印度政府敌意强烈,但老百姓很喜欢中国

实干的人想幸福,要和平不要战争。但原则是,没事不惹事,有事也绝不怕事。在时有敌意的国家里,普通人美好的善意愿望,希望合情合理的梦想成真。

(责任编辑:高宗影 CN060)
关键词:中印对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