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以为,儿童性侵案件在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发生得多,城市地区发生得少。但实际并非如此。根据“女童保护”的统计,2013—2015年的媒体曝光中,城市地区发生的性侵儿童案例比例,比农村地区要高;
我们会觉得性侵孩子的都是陌生人。事实上,性侵孩子的人大多数是熟人。施害者,可能是邻居、亲属、老师,甚至是家庭成员。统计显示,2013—2016年中,熟人作案比例大,最高占87.87%;
我们也许觉得性侵只会针对稍大一点的孩子。但事实上,任何年龄的孩子都可能遭受性侵。2015年1月,福建南平,一个6个月大的女婴被她的堂叔抱走性侵,抱回来的时候,嗓子都哭哑了,纸尿裤也不见了,下体还往外渗着血,惨无人道;
我们甚至觉得男孩不可能遇到性侵,但事实上并不是。2016年1月,大连某私立中学一名男生站出来,捅破了这个班里被隐藏了两年多的秘密:班主任长期猥亵班上的10多名男生;
我们常以为性侵者都会都使用暴力,但实际上,有时候性侵者会利用贿赂、诱骗、关爱等手段,诱骗孩子。
意识
而在“谈性色变”的思想禁锢下,这一切可能还难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我们必须承认,性教育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需要的终身教育,而不是长大了就能了解的自然过程。
岛叔曾经参加过一些女童保护的推广课程。我曾遇到南方某省的一位小学校长,就对“性侵”字眼特别抵触。他认为在自己的学校上课,外面会不会觉得这里发生了案例?孩子知道了“性侵”,会不会学坏?
在这样的环境下,从学校到家庭到孩子本身,可能对此都缺乏足够的意识。
2016年,“女童保护”在6个省份对14岁以下儿童随机进行了问卷调查。当被问及“未经同意被碰触隐私部位是否知道如何应对”时,30.48%的儿童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另一个对全国31个省份的问卷则显示, 50.61%的家长不能确定是否可以从孩子言行中识别他(她)是否遭遇到性侵,16.85%的家长不能识别。
就拿这次南京南站涉嫌猥亵幼女事件来说,当年轻男子把伸手到小女孩衣服里当众摸其胸部,小女孩没有拒绝,旁边的同行者也没有制止。这个过程细思恐极:年轻男子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意味着什么吗?小女孩不知道自己被侵犯了吗?同行的大人也认为这样没有不妥吗?
如果不是刻意纵容,这样的无知也足以让人惊骇了。
我们当然没有办法让孩子时时刻刻都处于远离各种伤害的真空中。所以,让孩子早点明白,在生活中确实存在着可能伤害他们的人,知道什么是性侵害,学会防范,就显得极为必要了。
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