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印度媒体近日发布消息,今年9月下旬,印军要派山地部队和美军开展联合演习。这些媒体似乎乐见印度拉着美国和中国对抗。印度究竟应该做出怎样的政策选择,才真正符合自身利益?美国对印度究竟是什么态度?
金一南:我们今天感到非常遗憾,今天印度人越界向中国挑衅,然后紧接着美国一部分人,暗中替印度叫好,日本为它叫好,然后西方有一些势力也为它叫好,你这个叫好是支持你吗?你又变成了西方利用你与中国对抗的一支枪,你变成别人的一支枪,对你印度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有利的吗?你长期与中国对抗,与中国决裂对你有利吗?中国没有这个意思,但是你现在所呈现非常明显的意思的话,中方也不得不做出回应。
我们为什么反复声明,希望印度再悬崖勒马吗?勒马是什么呢?不是说你再前进对中国利益造成多大的伤害,不是这个问题,是你再前进,你对你印度本民族的利益造成多大的伤害。
资料图:中国陆军训练图
资料图:中国陆军训练图
美国所谓的返回亚太,印度人非常恼火,他以为美国返回亚太主要对准中国的,结果2014年初,美国国防部长,当时在任上的帕内塔,帕内塔讲得很明确,第一对中国在西太平洋,第二对印度在印度洋。你说在这样情况下,我们还不能感到我们命运共同体吗?他还拼命跟西方拉在一起,当年帕内塔透露这个消息以后,印度气得要命,要求美国国防部长公开道歉,他怎么可能道歉呢?印度人生活在梦境里,你以为美国是你的铁杆朋友呢?一方面拿你当枪使,另一方面在遏制你,在这种情况下它还在拼命地干一些获得美国支持,美国叫好的事情,他以为美国能放过它一马,我觉得这是印度最悲哀的地方,就是表面上是在维护印度的利益,实际上是在极大损害印度民族本身的利益。
延伸阅读
印度若一条路走到黑,正好试试中国军改取得了多大成果
在整体军事力量上,中国明显强于印度,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体系的完整性方面,中国更是不知把印度甩到哪里去了。
一旦开战,印度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究竟要把藏南还给中国呢?还是丢掉克什米尔或者拉达克等地区?还是继续玩死自己?
路,是要继续修的。
印度若一条路走到黑,正好试试中国军改取得了多大成果。
文|千里岩 瞭望智库特约国际观察员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印军从中印边界锡金段侵入中国境内的洞朗地区,导致两国关系再次因边界问题而呈紧绷之势。从目前印度的种种行动来看,有点志在必得的架势。印度凭什么有这么足的底气,敢于动用军事手段来挑衅中国呢?中国对于印度真的束手无策么?
关于中印两国的军事力量、综合国力、GDP总量对比,各大媒体已经做了相当多的报道。但是,这些纸面上的数字并不足以解释战争的胜负,政治环境、气候条件、地形因素、指挥统帅机制、军事力量对比才是决定军事行动胜负的关键因素,发达的公路、铁路网和完整的工业体系更是必不可少。
这些,印度有吗?
1,印度为何敢叫嚣“两线半”作战?
印度主要领土两面临海,只有北对中国,西向巴基斯坦被其视为对手,中印之间存在着尼泊尔和不丹两个国家。考虑中国的一向政治风格,也不存在“借路”的风险。
因此,印度可以将大约45%的陆军和空军力量部署在西方面对巴基斯坦(同时面对中印边界西段争议地区),将30%以上部队部署在中印边界东段争议区。综合考虑,印度大约可以动用50%以上的兵力来直接用于跟中国的冲突。
中国的武装力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三位,从纸面上看对印度的优势也并不大。印度官员认为,中国国土广袤,需要防卫的方向更多,必然会将部队分散部署,而面对印度时候很难集中起来压倒性优势兵力,加之前述自然条件带来的影响,真正能用于作战的部队可能会反而少于印度。
因此,印陆军参谋长才敢叫嚣“印度不介意进行2.5线战争”——同时对中巴开战,并且还能有效应对国内反政府武装。
就目前形势来看,不能说印度的这种判断是错误的。
印度在锡金方向和东线争议地区集中了4个军和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军,约21万人,大约编成了9个山地师、1个步兵师、1个炮兵旅和1个装甲团。
除了专门针对中国的第17山地作战军尚在组建当中,第59山地师以及第72山地师目前约3万人,未来两年计划增加到9万以上。
锡金方向的第33军下辖第17、20和27山地师,总兵力约6万至7万,早已在锡金周边部署多年。
印占藏南地区,在达旺方向上部署的第4军下辖第2、5和21山地师之外,更是编有第21炮兵旅和第45装甲团,总兵力约5万人。
在中印缅三国交界地带附近的第3军下属第23步兵师和第57山地师,兵力约3万人,被视为东段对华作战的预备力量。
印度正在组建一个部署于东线的炮兵师,除了使用现有装备的FH77B型榴弹炮,也已经确定引进大量美制超轻型的XM333榴弹炮,未来的印军对华作战骨干火力将由这批155毫米的榴弹炮承担。
包括这次被入侵的洞朗地区在内,在东线直面印度的中国陆军机动部队日常总兵力也未必达到印度的1/4。即便是我军基本掌控争议地区的西线,与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驻军相比较,数量上也确实没有优势。
在双方空军数量对比上,印度也有一定优势。
中国在整个西藏地区的高原机场不过4、5个,而印度沿着中印边界线上拥有的机场数量则是中国的3、4倍,在被其非法侵占的藏南地区机场数量就是中国的两倍。并且,印度不断地对这些机场投入巨资进行扩建,确保可以起降美制C17这种大型战略运输机。目前,印度正在将手头最先进的苏30MKI战机调往东线。
另外印度的数个导弹团也部署在东线,分别装备了“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和“大地”系列的短程弹道导弹。印军装备了大量的直升机,还正在采购更多的具有强载重能力的各类直升机,试图打造“飞行步兵”和“飞行炮兵”。
当然,印度所谓的“两线半作战”是小小的“两线半”——打点小仗,印度可能投机取巧地占到些便宜,一旦大打出手,结局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2,仗着自己兵多,效率问题考虑过吗?
中印对峙的洞朗地域乃至整个中印边界争议地区,多数地段都集中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
对于中国来说,在这一区域展开军事行动,必须要克服青藏高原恶劣自然环境带来的种种问题,诸如:人烟稀少,无法就地为部队提供足够支持;道路数量不多、承载力有限,摒弃经常遭遇各种地质灾害;西藏地区的军用机场较少,适用机种也较为有限,航空兵活动受到一定制约。
反观印度,沿着中印边界地区,基本处于南亚平原地带,气候温和人口密集,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可以较为便捷地支援军事行动。
不过,归功于青藏铁路的通车与西藏道路网络数十年的建设成果,我军虽然面临一定困难,但是相比1962年,已经好了太多!
若未来更多的西藏公路铁路建设计划付诸实施、更多的高原机场建设完成,印度必将面对更不利的局面。这点很可能是印度迫不及待要“动手”的原因之一:印方认为,这条公路一旦建成必将使得中方未来对边界地区的控制更加稳固。
更重要的是,众所周知,现代战争不同于冷兵器时代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不是单纯去比谁的兵多,而是讲究“快速集结,火力优势,机动作战和保障优势”,信息化作战则上升到“察打一体”高度,强调打击效率。
在这些领域,印度可就没法跟中国比了。
中印边界地形特殊,一旦大规模冲突开始,能够快速在有利方向上集结和调动部队的一方才能掌握主动权。所以,如果中国一线部队可以有效的在一定时间内顶住印军的发起的第一波攻势,那么,后方部队赶到战场时,除了增援,更可以选取对自己有利的地点集中超过印军的兵力发起“攻敌必救”之攻势,把难题抛给印度自己考虑:究竟要把藏南还给中国呢?还是丢掉克什米尔或者拉达克等地区?
印度的公路、铁路运载能力印度究竟如何,相信大家从日常新闻中早已有目共睹、了然于心。在印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的过程中,不用提作战任务,能够确保自己不发生重大混乱就算很不错了。这时候中国部队若干发起火力,必定会给印军造成更大的损失。
中国也可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迫使印军不得不进行调动和分散,毕竟动员预备役等工作是缓不救急。这样会拉长战争持续时间,这对于印度军队来说恐怕是更加致命的。
3,若开战,印度工业体系能先玩死自己
曾任苏军总参谋长的伊万诺夫大将曾经在著作中总结道:“没有工业化国家支持的机械化军队等于是无源之水”。
在整体军事力量上,中国明显强于印度,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体系的完整性方面,中国更是不知把印度甩到哪里去了。
印度贫弱的工业体系狠狠地拖住了国防力量的后腿。迄今为止,在印军的武器装备库中,除了饱受诟病的“英萨斯”步枪之外没有一种实现完全国产,坦克、飞机火炮等通通仰人鼻息,购买来源五花八门,分别属于若干不同的装备体系。
我们讲点真实的“笑话”。
*在卡吉尔冲突中,印军在短短数月之内就打光了所有库存弹药,并且本国不具备生产能力。如果中印开打,战争规模将是卡吉尔冲突的几十倍,届时会发生什么,颇耐人寻味。
*著名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被称为“印度空军的最大敌人”——经它大修的飞机发生事故率居高不下,目前正在以2架/月的速度风雨无阻、夜以继日地干掉印度空军的战机。这些年,被印度人自己干掉的战机总数,算起来比死敌巴基斯坦击落的飞机数目还多出不少。
在和平时期,战机出动率较低,大修间隔较长;一旦战时需高强度出勤,这个问题会更加严重。
其实也不用战时,拜这家企业所赐,印度空军的核心骨干苏30MKI的在航率只能勉强维持在50%左右,稍微老一点的苏27在航率更低。
印度空军一共也就拥有大约230架左右的苏27/30系列战机,即便是算上相对先进的米格29和幻影2000等另外百十来架,未来对华作战中究竟有多少飞机可用?
这么坑爹的公司还留着干嘛?
但印度也很无奈啊,因为别无选择——除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之外,印度别无企业能够承担飞机大修任务。
主力作战装备尚且如此,其他武器装备之窘境自然可以想见。买来的武器装备是否可靠暂且不提,对拿到手的装备是不是足够熟悉、能不能立即投入作战任务都不好说。即便相关国家愿意立即抽调跟印度装备同样型号的现役装备进行支援,也会面临手续交割、运输分发等等诸多环节的问题,印度现有装备能否真的顶到那些装备到手呢?
所以,若中印开战,一旦战事拖长,印度恐怕要陷入绝地。
4,这样的军事指挥统帅机制,有点可乐
自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后,中国确实没有进行过规模相当的战争行动。但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年)”结束后,也同样没有类似经验。
在目前印度作战指挥体制下,以内阁政治事务委员会为核心,总理(委员会首脑)在做出战争决策后,需要经过会议决议后呈报总统批准,然后才可以交付军队施行。战时层层审批,决策效率可想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国防部并非统一的作战指挥机构,除了平日对军队进行行政管理和建设规划职能外,在战时,它只是作为内阁委员会决议执行的监督机构存在。
有趣的是,印军也没有其他统一指挥协调三军行动的机构,因此,涉及具体作战任务执行,只能分别由三个军种的参谋长及其副手凑在一起商量着办,三军种的司令部同时还通过其所属的军区司令部对各自部队进行指挥与控制。
如此执行作战任务,各军种在战争中的默契令人堪忧。从1999年卡吉尔冲突的战例就能明显看出,印军的陆军和空军之间配合并不顺畅。
真打仗,这么干能赢吗?
中国军队最近五年来对军队体制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革。这次改革从总部机关的精简化、战略区域指挥机构实现军兵种联合化和作战部队实现合成化入手,初步建立了一种层级少、反应灵活,注重合成作战的扁平化指挥架构。
很显然,这种改革是为了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军兵种联合作战的要求,是紧跟时代和科技进步的努力。
印度若一条路走到黑,我们不妨试试军改至今取得了多大成果。
5,认准中国不愿打大仗,非得挑事儿
从上文分析就能看到,当前的印度军事力量就像一个“巨大泥人”,体积庞大但弱点无处不在,一旦把自己拖进战争,前景非常不乐观。
就这情况,为何非跟中国过不去呢?
其实也不难理解。
一方面,印度的军事力量虽然比不上中国,但是在南亚地区,尤其是跟不丹、尼泊尔这些国家相比,确实显得硕大无朋。除了1962年对中国开战没有讨得便宜反而亏本之外,印度使用武力在南亚搞霸权,一直干得顺风顺水,自我膨胀也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莫迪很需要一次对华军事胜利。莫迪政府原本是依靠印度教群体、玩民粹手腕上台,目前正面临一个政治瓶颈——在经济政策方面,虽然狠招叠出,但是效果仍然不明朗,国内其他矛盾正在上升。如果能够给对华边界问题这个“老心病”喂一剂虎狼之药,哪怕是收效甚微,都可以成为印度民族主义的强心剂,进而稳固政局。此外,还能提高印度的国际威望,日后可以加紧对周边国家“吆五喝六”。
于是,印度就仗着自己人多和中国在当地的军力部署的相对不足,认为中国无法腾出手认真全力对其作战;而对于可能的短期、中小规模短期冲突,印度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规避弱点。
印度为什么认为中国轻易不会对其进行长期的、较大规模的战争呢?这也不难理解。
首先,印度与俄罗斯关系不错,又与美日等西方国家关系密切;而中国则需要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战略围堵。表面上,这个局面似乎对印度较为有利。
第二,当前中国主要战略注意力不在中印边界上,朝鲜半岛和台湾都有更高的优先级。而除了跟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争端之外,印度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可能对自己形成可怕的包围圈。
第三,中国即将承办“金砖国家”首脑峰会,十九大即将召开,在此阶段,中国政府会倾向于向印度妥协。
第四,印度认为中国害怕它切断印度洋航路,造成中国进口能源和对外出口障碍——中国在60天左右用完石油储备后必定会对印度服软。
因此,时至今日,印度政府部分官员摆出希望双方和平解决争端的态度,甚至提出了中印双方同时从争议地点撤退的建议。但是,从印方实际行动来看,这些表态不过是其“以退为进”的手段。
印度入侵洞朗地区,如果按印方官员的建议、双方同时从“争议地段”撤退,就意味着中国必然无法将这条理所当然的公路继续建设下去。这么一来,印方就达到了阻止中国修路的目的。如果对峙持续下去,随着天气日渐转冷,交通运输将越发困难,部队供给难以为继,即便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也不得不撤退,印度也会实现同样的目的。
6,梦做得挺美,但显然并不真实
如果能在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安理会“五常”国家的小战中取得小胜,对一直野心勃勃地谋求“有声有色大国”地位的印度诱惑实在太大。
实际上,考虑到两国经济总量和对世界经济参与程度,西方国家慑于跟中国的经济利益捆绑和稳定世界经济形势,对于印度的政治支持必然是相当有所保留的,更不可能为了印度而跟中国进行武装冲突。
中国石油自给率大约在40%以上,而且进口石油的重要渠道,诸如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等,都不经过印度洋;较大规模对外贸易同样也可以不经过印度洋。所以说,即使印度真的有能力封锁印度洋,中国也完全可以顶住。
退一万步来说,无论在何种形势下,对于侵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任何行为,中国政府和人民都是根本无法容忍的。
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取得了一次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1962年,我国正处于经济极度困难时期,解放军主要注意力集中于东南沿海方向以防范蒋介石集团叫嚷的“反攻”,印度就趁火打劫、搞了个“前进政策”,结果……
贫困时尚不忍气吞声,今天国力昌隆、兵强马壮的中国更不会让旁人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