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 正文

新一届领导集体将阐释其施政理念和改革路线图(2)

2013-11-09 12:26:12    新京报  参与评论()条

    姜昆、唐杰忠合说的相声《着急》,描述了当时的情形:街坊二大妈一嗓子--过两天副食品要涨价啦!于是,醋,打了一洗澡盆;酱油,打了两水缸;味精,买了两抽屉……

    在抢购风潮下召开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推进相互配套的全面改革。但深化改革又不仅仅是一个价格改革问题,而是多方面的综合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从“提出”到“完善”

    十三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曾一度低迷。直到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改革的信心重新被提振。

    1993年召开十四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南巡讲话解决了“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问题,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该如何构建,成为十四届三中全会的主题。

    据参加此次会议《决定》起草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梦奎回忆,关于现代企业制度是各方面讨论最多、起草组费工夫最大的问题。

    “原先考虑,企业对国有资产是占有和使用,和归属意义上的所有权不同,所以一直到下发征求意见稿,用的都是'企业法人财产支配权'的提法。在讨论和征求意见过程中,有部门认为这个概念表述不清,而'法人财产权'有比较科学的界定”。

    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呼应十年前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主题,定位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于这一定位,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起草专家之一、中国社科院教授张卓元接受媒体采访时解读说,虽然之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原来设想的改革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被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又一座新的里程碑”。

      三中全会前,领导人忙调研

    当前,持续的雾霾天气,证明传统发展方式不可持续。是否延迟退休的争论,表明民众对公平的期待。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凝聚各方共识。

    今年以来,中央领导层密集到基层调研。仅仅在11月,习近平来到湖南调研,李克强抵达黑龙江察访民情,张高丽到沪浙两地走访。

    领导人这次集中调研,锁定“民生”、“农业”、“创新”主题。

    今年7月24日,习近平在武汉发表讲话,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包括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等6个方面。

    这被视为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设定基调,同时也是为三中全会凝聚共识。

    领导人在三中全会前到地方调研也在形成“传统”。十七届三中全会前,胡锦涛到河南、安徽等地考察,并特意来到小岗村,考察的主题是“推进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发展”。随后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三中全会”审议并作出的“关于××问题的决定”,也经历复杂的意见征集过程。

    据王梦奎回忆,十四届三中全会前,中央组织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等16个专题调研组。此次会议《决定》稿,各方面提出的修改意见多达1050多条。

    智库的作用也更为明显。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官方和民间智库都提交调研报告,近几届三中全会,他所在的研究院就曾提交相关报告。

    今年10月备受关注的“383”方案,就是官方智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此次全会准备的报告。该报告的领衔人之一,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

      1978年以来历次三中全会主要议题

    1978.12.18-22

关键词:三中全会
关闭
 
网友发言 已有人参与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