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中,志愿者朱明用一条丝带引导何亚君(黑衣者)。在生活宽裕后,何亚君爱上马拉松。 受访者 供图
为患尿毒症盲人筹款
何亚君的店有80平米,5位工作人员。
“叮叮当当。”门外的风铃一响,屋内就会响起一句沙哑的“您好”。
在客人走进按摩室的过程,何亚君会停下手里的活儿,歪过头,分辨音色与脚步声,只要是老顾客,他都能听出是谁。
在按摩中,何亚君注意力集中,他会思考顾客“不舒服”的症结所在,“按摩要手随心动,手法适应客人,一点一点儿往身体渗透。”
在京十余年,感受到太多人情世故,何亚君在与人相处时有自己的拿捏之道。虽然看不到,但是什么样的客人该说什么话,他再清楚不过。
何亚君说,因为看不到,盲人会更容易感受不安、失望,融入社会很难。在生活逐渐宽裕后,他买了房,买了凯迪拉克越野车,但他更想多帮助别人。
2014年,何亚君从朋友处听说,山西临汾的一位盲人患了尿毒症,已经肾衰竭,因为没钱而打算放弃治疗,他立刻发起捐赠。回龙观的三位盲人共捐款1500元,因为冬天天冷,何亚君一大早就出发,前去拿回捐款。
何亚君来到临汾,把7000元善款交给患者。一个公司的老总听闻了这件事儿,也发起捐款筹得一万五千元。
还有一次,店里的一位师傅与家人通话时,谈到妹妹眼睛出了问题。何亚君听到后,说服他把妹妹带到北京,自己垫付了一万元的医疗费,并四处帮忙挂号。
挑战极限爱上马拉松
除了助人,何亚君还渴望挑战身体的极限。在按摩店的墙上,挂着许多他亲自裱框的跑步照片。
去年9月,何亚君通过公益组织报名了北京马拉松的半程项目,有许多热心的跑友自愿当起何亚君的眼睛,陪他训练,为他领跑。
何亚君想再挑战一次全马,陪跑的朋友向他推荐了朱明。
自此,朱明每周末会带何亚君来奥森训练,并建议何亚君报名赛道较直的郑开国际马拉松赛。
“这是一条沙土路,你跑步时可能要注意。”“你左边80公分有石子。”“3米远处有小朋友,小心。”跑步时,朱明会用一条绿丝带,分别系在自己与何亚君的手上。他每到一处地方,都会向何亚君描述路况和可能出现的危险。
何亚君对朱明的信任,从20%,到50%,再到95%,他也逐渐成功挑战了7公里、10公里、15公里。
今年3月,他们来到河南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场。朱明陪跑,另一名志愿者周立华负责打水和保护他们。最后4公里时,何亚君觉得有些艰难,速度慢了下来,最后200米时,何亚君觉得精气神儿又回来了,铆足了劲儿冲向终点。
何亚君还要继续跑下去。5月14日晚7点,为送别回家工作的周立华,一行6人从北京阜成门桥底出发,逆时针绕行二环跑步一圈,凌晨十二点结束。这期间不断有人中途加入,也有人退出,但何亚君跑完了这32公里。
接下来的计划,是回家乡参加一次全程马拉松,然后慢慢跑出国门。他还要组建一支“盲之队”,带着他们去海边,沿着海岸线奔跑,体验海水冲到脚上,脚踩在沙滩上的感觉。
还有一道心坎没过去
“我觉得我很幸福。”郑开马拉松的前一晚,何亚君这样跟朋友感慨。
“北漂”十二年来,何亚君最大的改变是心态的变化,变得开朗了。
何亚君伸出手掌,会露出盘在手上的大小伤疤。这些伤疤像蚂蚁,比肤色浅一些,很细,多是小时候剁猪草时被刀划伤的。但现在的他已经可以将羊腿肉切成薄片,自己配料配菜做火锅,他还会带着员工去京郊游玩,为大家做自己的拿手好菜:西红柿炖牛腩和加了鸡蛋佐料后勾芡的汆丸子。
何亚君说,虽然是盲人,但不能丢失自己追求的权利,他当年成功追到了自己的女朋友,也就是现任的妻子。她与何亚君相爱6年后顶住压力结了婚,她是他生活上的“眼睛”,他感谢她。
生活幸福,身体极限也可以不断挑战,但他心里有道坎儿,却难以逾越。
这道坎,是那次让他吞药的打骂。10多年来,何亚君几乎没再开口叫过“爸爸”。
其实当他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后,他也开始理解父母的一些心情。他心里记挂他们,每逢春节与中秋都一定要回家。
小时候家庭窘困,挣钱后的何亚君对父母很舍得花钱,衣服有时会买上千元,有好吃的会往家寄,他为父母上了保险,还想在河北为他们买一套小院儿,让他们可以离自己近一点儿。
何亚君明白,自己是爱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