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吴京拍烂比没拍强 《流浪地球》一次孤勇而热血的尝试(3)

2019-02-12 13:51:56  北晚新视觉    参与评论()人

视效关:避重就轻,侧面迎击

电影是科学和艺术的产物,长久以来,中国电影人和观众都渴望能有一部“拿得出手”的科幻电影来证明自身,是因为科幻电影代表了电影工业的最高标准。

想要拍好一部科幻电影,好的故事、良好的电影工业水准、雄厚的资本和市场,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刘慈欣的原著为电影提供了一个了良好的故事基础,但长久以来,观众对于国内特效制作水准的印象停留在“圆鼓鼓的胖飞碟”和五花八门的5毛特效上,因此《流浪地球》上映之前,观众对于电影的视觉效果水准,一直抱有最大怀疑。

好在《流浪地球》虽然是硬科幻,但硬在内核——物理学方面的理论基础,没有外化——未涉及星际战争场面,没有外星文明,无需进行烧脑的外星文明及武器装备设计和太空全景展示。这为中国科幻电影提供了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除此之外,创作者的努力也功不可没。导演郭帆曾透露,作为国内第一部大成本科幻片,《流浪地球》前后共制作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张分镜头画稿,使用10000件道具,进行了100000延展平米实景搭建,整个电影制作团队达到7000人。最终,《流浪地球》靠这一套避重就轻的迂回打法,呈现出与好莱坞“没有代差”的视觉效果。

遗憾多:

宽容滤镜,难掩瑕疵

因为“开启之作”的光环,许多观众看《流浪地球》时,自带“宽容滤镜”。但仍有不少观众指出影片种种不足之处:配音生硬,和角色的贴合度不高;台词文绉绉,像讲话稿;演员的演技粗糙,流于表面;展现“未来”的细节太少,缺少未来世界的实感:“车辆居然还不是自动驾驶的……”

业界人士的看法则更为精准。影评人耳尔表示,《流浪地球》对于太空场面的展示太单薄:“磅礴无垠的宇宙,被化简为‘地球、木星、空间站’三个点,实在太偷懒,也证明了导演的想象力匮乏。”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