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电影票补取消 线上平台或将失去优势(4)

2018-09-13 12:00:19  深圳热线    参与评论()人

目前来看,这一政策一旦实施,也就意味着从2014年开始影响电影市场的线上票补手段将进入历史。

随之而来的是猫眼、淘票票等线上票务平台将失去自己的先发优势,院线格局将被极大被改写,包括万达、光线在内的一系列影视公司都将受到波及,所有和电影有关的行业格局将被重新排列。

实际上,对票补的限制早已有迹可循。今年春节期间,各大片方,就联合提出,2月15日到3月2日期间,全国影院票价(普通观众实际支付部分)不低于19.9元,同时单部影片不得超过50万张。

票补,早已有之,在线下渠道作为唯一售票渠道时,就有制片方拿出一部分预算来做促销,目的是在影院上线的前几天内拉动票房增长。但是当时的票补并不十分突出。

O2O的兴起,极大改变了这一既有惯例。为了抢占市场、流量和用户,在线票务公司猫眼、淘票票、微影等将“烧钱大战”蔓延到票务市场,并以此优胜劣汰、抢夺市场。

具体来看,2014年暑期档,猫眼以《变形金刚4》打响票补大战。2015年春节档,《澳门风云2》和《天降雄狮》分别获得大众点评、猫眼约3000万、6000万票补。2015年暑期档,《大圣归来》获得微影时代约1000万票补,《捉妖记1》、《煎饼侠》各获多家联合5000万票补。2015年国庆档,《港囧》获得猫眼等多家联合近1亿元票补。2016年春节档,《美人鱼》获得猫眼等多家联合约5000万票补。2018年贺岁档,《妖猫传》获得京东约1亿元票补。

在票补行为最疯狂的2015年,当年440亿元的电影总票房收入中有30亿至50亿来自票补。

在线票务市场很快就只剩下猫眼和BAT支持下的几家。小玩家,要么被淘汰出局,要么急速萎缩。2016年,伴随电影市场高开低走,票补力度逐渐减小,在线票务市场回归理性。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