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超6成小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
昨天下午在京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透露,我国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持续走低,手机拥有率正逐年提升,微信成为未成年人获取新闻的第一渠道。
首次“触网”年龄走低
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中国青少年宫协会联合发布。蓝皮书对比近十年来的数据,发现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持续走低。2017年底的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总体普及率高达98.1%,10岁之前触网的比例高达72.0%,比2010年的55.9%显著增加。其中,2017年底7岁触网比例达到27.9%。
2007年的调查显示,城市未成年人互联网接触率为87.9%,农村为68.8%;十年后,2017年调查发现城乡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接触率已经看不出什么差异,城市为98.7%、农村为97.9%。
未成年人超7成有手机
被调查未成年人拥有自己手机的比例达到73.1%,其中城市未成年人“拥有自己手机”的比例达75.4%、农村达67.6%。小学生“拥有自己手机”的比例达64.2%,初中生为71.3%,高中生为86.9%。
蓝皮书指出,未成年人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正在全面更新,微信超过电视成为未成年人第一新闻获取渠道。2017年被调查未成年人总体的微信使用率高达84.6%,其中通过微信获取新闻信息的比例为49.2%,超过电视的45.1%,成为未成年人获取新闻信息的第一渠道。
作业太多影响课外阅读
蓝皮书调查发现,看课外书是未成年人最喜欢的课外活动之一,高于上网、看电视和体育运动。2017年被调查未成年人年平均阅读纸质图书13.8本,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2017年我国成年人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4.66本的三倍。其中,26.2%的人看课外书“1至5本”、24.8%的看课外书“6至10本”、19.4%的看课外书“11至20本”,还有1.9%的人为0本。未成年人课外阅读以纸质图书为主,但是未成年人使用电子设备阅读的行为也较为普遍,随着年龄增加学生网络阅读行为也大幅增加。被调查学生普遍反映功课太多、作业太多,没有时间是影响自己课外阅读的主要原因。本报记者 孙乐琪
新华社沈阳9月10日电(记者王莹)“落地成盒”“垃圾菜”“非法组队”“AWM”“M16”……课间休息时,两名二年级小学生热烈交流起昨晚玩的“吃鸡”手机游戏,一连串网络用语让人听得莫名其妙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用手机、玩“平板”日渐成为学校、家庭共同面临的教育话题。沉溺手机者呈现“低龄化”趋势。很多中小学生在学校频繁使用手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