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有三个乡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黄河源核心区内。这三个乡在2017年底前也将按照“一户一岗一人”的标准实现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覆盖所有牧户。果洛州农牧局副局长魏吉全说:“在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启动后,把山水、林草湖一体管护,所有的管护员公益岗位归并为统一的生态管护员。按照一户一岗的原则,就实现了牧民从利用草原向管护草原兼顾利用的转变,这是一个节点。”
魏吉全认为,把生态管护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将这一公益岗位覆盖所有牧户,抓住了协调草原生态、生产、生活的关键。现在牧民养的生畜比以前少了,收入却比以前多了。这样一来,长期困扰牧区的牧业转型、牧户转产、牧民转业难题就很自然地被化解了。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因其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水系的发源地而得名,其中澜沧江就是东南亚地区所称的湄公河的上游。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三江源,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其生态状况对中国、亚洲乃至全球生态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按照有关方案,2017年,青海省生态管护员的总数将从最初的数千人增加到42778人,尤其在三江源核心区内将达到每个牧户一岗一人的全覆盖配置,这无疑将显著充实一线环保工作队伍的力量。
然而,三江源总面积超过30万平方公里,其核心区三江源国家公园也有12万平方公里,尤其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大片高寒地区人力难以通达,再多的一线生态管护员依然难以实现对所有生态功能区的全方位巡护。不过,在相距数百公里外的青海省会西宁市区内,一个由众多专家和工程师组成的专业团队通过卫星遥感监测、网络自动监测等技术手段,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对三江源等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立体化的动态监测。青海省环境信息中心主任李宏奇说:“青海位于三江源头,幅员辽阔,我们环保系统无论从技术力量还是人员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特别是在基层一块力量还非常弱,还是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通过技术手段来弥补人员不足的难点,也替代了一些基层的监测工作。我们通过一系列的生态监测网络建设,最终要形成遍布全省的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平台,最后通过数据来管控我们的环境质量,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李宏奇表示,多年以来,三江源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有目共睹的,直观地说就是山青了,水绿了,水多了,野生动物明显增多,像雪豹这样一度销声匿迹的珍惜野生动物也再度出现了。广大农牧民在参与生态管护的过程中,获得感也显著增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