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嵛山旅游的蓬勃发展,各地往来游客与日俱增。每逢旅游“黄金期”,日游客量达5000多人。然而,嵛山岛面积小,食宿、交通等基础设施跟不上,因插队乘车、争抢餐位、哄抬物价引发的矛盾纠纷也随之增多。嵛山边防派出所副教导员刘冰说:“别人是喜欢过节,而我们是害怕过节。一过节,涉及游客的纠纷就多,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处理不好就会闹出事情来。”
除了化解矛盾纠纷外,嵛山边防派出所立足景区治安特点,创新“脚板+平板”防控模式,在“边警驿站”建立集指挥、研判、预警、巡查和监督于一体的勤务指挥室,把防控触角延伸到景区的每个码头、每条街道。如今,官兵坐在值班室轻点鼠标,景区情况即可尽收眼底,警情处置更加精准迅速。
联动救助,游客有了“护身符”!
作为军民融合救助队的第一批队员,35岁的芦竹村渔民林祖应已有7次配合边防官兵参与救援的经历。
去年国庆节期间,一名来自上海的江姓游客吃过晚饭,独自一人在景区散步,由于越过景区设定路线,步入手机信号盲区,到当晚9时20分仍联系不上。接警后,副所长曹长沙立即启动军民融合救助机制,发动岛上8名群众上山搜救。一路上,熟悉地形的林祖应领着搜救队员爬山路、破荆棘,连续奋战8个多小时,最终在天鹅山背面山坡找到失联游客。
林祖应说,现在军民融合救助队已是家喻户晓,哪里有险情,这支队伍就会出现在哪里。据了解,嵛山军民融合救助队成立至今,已救助和转移受困游客3000余人,景区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和亡人事故,救助队的电话号码被誉为游客的“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