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市主体方面,郫都区在全国率先提出由村集体组织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并委托其作为实施主体进行入市交易。此举推动和促进了我国《民法通则》中关于新增法人内容条款的修改进程。
在市场化交易方面,郫都区是目前为止全国市场化入市率最高的试点区域,通过公开招拍挂入市交易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宗数达到95%以上,居全国首位。
在收益分配方面,郫都区创新提出和制定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收益的集体和村民以“二八”比例分配规则,在国内普遍被采用,郫都区对此还出台了专门的政府指导性意见。
在收益调节金收取方面,郫都区是首创(以前叫基础设施配套费),之后又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从13%~40%差别化分类定级的收取办法,此办法与其他试点地相比更具灵活性和科学性,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据此于2016年联合下发了全国性指导意见……
近日,记者在新的《民法通则》中看到,第三章关于法人表述中,新增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特别法人,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扫清了集体经济组织不能成为入市主体的障碍。
今年6月16日,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司长刘国洪在郫都区调研时说,郫都区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制度成果,累积了重要经验,为顶层设计提供了参考。
科学决策+创新实践是关键
如此短时间,郫都区为何能形成这么多前瞻性和全国性经验?
从2015年初国家决定郫都区为全国试点,到2015年9月7日四川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第一槌”在郫都区成功落下,不到半年时间,要做的工作量之大、要求之高,令人难以想象。
据曾经在“第一槌”现场参与组织工作的郫都区政府一位负责人描述,当年9月7日上午11时许,当拍卖师落下最后一槌的那一刻,许多在场的郫都区工作人员都激动得热泪盈眶。因为,那半年多时间,“五加二、白加黑”加班加点地干,不知道熬了多少个通宵,但每个人都从无怨言。期间仅召开的大小会议就有40次~50次之多,起草和制定的文案更多,字数达30余万字。
“由于改革试点时间紧、任务重,又很专业,因此,科学决策和创新实践是关键。”郫都区委相关负责人说,首先是“三定”摸家底。郫都区采用“定基数、定图斑、定规模”模式先后对全区152个村、1624个村民小组、9.3万农户集体土地等进行核资清理。从确定出的11.3万亩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中,最终确定出前期可入市的土地面积为4932.79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