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被“嘻哈”遮蔽的是曾构成华语流行音乐丰富样态的清流

2017-09-15 13:42:02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曾尝试过舞曲、节奏蓝调的张信哲,最终还是回到情歌路线。面对有人对他“歌路窄”的批评,他更愿意“以不变应万变”———相比于与某一时期的流行元素混搭“蹭热度”,在他看来,辨识度和音乐本身的价值更重要。近些年他不紧不慢地推出新歌,他说:“虽然市场需求在变化,我仍然相信大家总有一个时刻,需要静下心来,听完一首好情歌。”

对于这些曾站在流行前端的资深音乐人而言,随着岁月沉淀,越发明白展现和坚守个体的本真,才能汇聚成华语流行音乐丰富样态。

华语流行音乐曾经的丰富与多样,不该成为随风的往事

令人遗憾的是,在今天的流行乐坛,这些丰富多元的声音正在被综艺节目带来的同质化声音所淹没。

比如当下,最响亮的声音就是嘻哈———借助《中国有嘻哈》这档节目,这种一度小众的音乐样式以刷屏的节奏进入大众视野。“押韵”“Freestyle”等技巧性内容被一再放大,选手也将带动现场气氛作为第一要务,嘻哈内在的审美逻辑和原创能力无法得到很好地发挥。没有传唱基础、真正经得住细细品味的原创作品,却形成了满城争说“Freestyle”的热闹,喧嚣而单一。

诚然,流行音乐本就是“流行”“大众”的产物。回溯华语流行乐史,风靡的音乐风格换了一茬又一茬。然而,即便在同一流行风潮下,仍注重创作和表演的多样化。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摇滚方兴未艾。黑豹、唐朝、魔岩三杰奔放的奔放,诗意的诗意。旋即校园民谣接棒,高晓松的《同桌的你》与朴树的《白桦林》各有各的青涩纯真。而同一时期的港台音乐,则有相当一部分金曲翻唱自日本歌曲,例如张学友的《爱火花》、张国荣的《谁令你心痴》等。不过,经由当时音乐人匠心独运的编曲、本土化的填词,这些翻唱拥有了新的姿态,甚至让人觉察不出原唱的痕迹。

即便与嘻哈同为西洋舶来品的节奏蓝调和灵魂乐,经由几代歌手与华语流行音乐的融合探索,呈现出的质感各不相同。上世纪90年代,“第一代”杜德伟以独特的嗓音配合简单的配器,诞生《无心伤害》等深情缱绻的情歌小品。陶喆的《小镇姑娘》《爱,很简单》则将节奏蓝调特有的转音技巧运用得恰如其分。及至周杰伦,通过《爱在西元前》《龙卷风》将“节奏蓝调”的消费欣赏群体缩小至青少年。在此后的创作中,古典音乐采样、电音舞曲、美国乡村音乐“蓝草”……均被纳入他的创作之中。甚至,他和王力宏、林俊杰等人还尝试把众多元素与中国传统音乐进行融合,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风”,诞生了《东风破》《青花瓷》《千里之外》等流行金曲。

潮流在迭代,会有新的热浪接替嘻哈,对流行乐坛进行下一轮冲刷。但是华语流行音乐曾经的丰富与多样,不该成为随风的往事。黄启哲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