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武义三国墓中出土的五管瓶 为啥是个胡人形象

2017-09-15 07:32:4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傅毅强介绍,五管瓶发源于东汉,历经三国、西晋、南朝、五代、两宋、元和清代,期间不断发展变化,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瓷器品种之一。因瓶肩部各面分布着多圆形管而得名。在南北方窑址及五代以后墓中常出现这种多管造型的器具——肩上竖立数个圆管的唇口瓶。

关于此种器型的用途,有学者认为是烛台,也有称为插花的,其用途尚无统一说法。但在墓葬中作为“谷仓”用意,这样的解释较为合理。即作为盛放粮食的一种冥器,在瓶内装上谷物,葬于墓中。

作为存放粮食的“谷仓”, 象征着“五谷丰登”,带有吉祥的寓意。当时的富人之家为了炫耀攀比,把“谷仓”作为冥器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为升仙路上增添一笔“冥财”。这和他们当时“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有关,认为死亡是另一种生活方式,于是为逝者准备好其在阴间生活所需使用的器具,用盛储五谷的谷仓来陪葬,是希望死后亦可以过上生前的生活,也反映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实际。

为啥会出现胡人形象?

武义出土的这件国宝又为啥会出现胡人形象?造型本身及器上的堆塑又包含什么信息?

傅毅强介绍,武义是古代婺州窑生产重镇,早在东汉及三国时期业已成熟,窑工以捏塑、刻划、堆贴、镂空等技艺在魂瓶上堆塑出房子、人物、动物,营造出奇崛生动的生活场景;不仅是构思奇巧的艺术品,还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缩影,更是探寻古人宗教观念世界的重要实物。

这对五管瓶上所刻画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胡人迁入中原地区后的生活状态,及西域文化传入中原地区后其对南方制瓷艺术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