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鱼:肉多骨少鲜味如鸡肉
乌头鱼,头黑身白,学名鲻鱼,体形修长,鱼身呈圆,匀称,鳞细薄,有银质感,喜咸淡水生活,种苗是在海中自然孵化,可在淡水咸底鱼塘放养。深圳乌头鱼盛产于主要珠江口合澜海域的咸淡水交汇处,尤以福永、福海的“双福”乌头鱼最为著名。
乌头鱼在海水生长。过去老福永片区所产的乌头鱼是主要创汇水产品,且上了广东名优特产榜。近年来,由于休鱼政策,海中的乌头鱼产量增加。如果驾船在海上行驶,总能看到一些受到惊吓的乌头鱼在船舷周围跳跃,十分生猛。今年休鱼期后,出海归来的渔船上,往往每艘都有好几十斤的乌头鱼收获。大的有四五斤重。
乌头鱼也适合在基围中,与其它水产品混合养殖。福永福海的基围鱼塘,一般每口塘在百亩左右,给了这些乌头鱼足够的活动空间,所以这里的乌头鱼跟海产乌头鱼的生猛程度相差无几。
乌头鱼全身只有一条脊骨,肉多骨少,其鱼肉肥润,鲜味如鸡肉。福永福海的乌头鱼则以柠檬清蒸,味道别具一格。如果用来焗,焗后不会干身,就恰到好处。“明炉鲻鱼”也因此成为酒楼一道名菜。
基围虾:壳薄体肥、肉质鲜嫩的餐桌名菜
基围虾学名叫刀额新对虾,又称麻虾。由于它壳薄体肥、肉质鲜嫩,无论是白酌、生吃,还是炸吃,都胜于中国对虾,是虾中的佼佼者。基围虾也是深圳餐桌上常见的一道菜。
基围虾原产在珠江口宝安一带。这里咸淡水交汇处,富含腐殖成分,水中浮游生物多,是鱼虾生长的好地方。
这种虾原本生活在海水中,为何又被称为基围虾呢?原来,人们发现其喜欢生活在浅海盐分较低的泥沙里,涨潮时会爬到平缓的堤围里,于是想了一个办法,造基围来围往这此海虾,就是在沿岸的沼泽地带挖塘,在四周合围起长方形的路基和堤坝,来养殖虾、蟹。
其养殖的方法大致是:在基围向海的一面,设有水闸,潮涨时拉起闸,虾苗随海水流入基围。放下闸,堵塞了出口,虾苗不能流出大海,困在基围中生长。隔一段时间,渔民便给基围里换一些活水,保证其水质富含供虾苗食用的浮游生物。虾儿长大,渔民趁水退时在闸口置一渔网,虾儿便投进网中。
这种养虾技术,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传到香港。基围虾最早被香港人叫开。现在香港米埔一带还专门建有基围文化的保护区,供市民了解基围虾养殖过程。基围虾也成为基围文化的代表。(撰文:崔洁 胡百卉 蔡碧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