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偶像是自己对理想人生的构想,能鼓励自己不断地奋斗和前进。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明星可能遥不可及,但偶像不一样,偶像跟粉丝的距离更近,乐于跟粉丝互动交流。“我的偶像非常励志,看到他在努力,自己也会跟着一起努力。”说起自己的偶像,粉丝的眼中往往兼具崇拜和宠溺,“我会跟家长讲我的偶像是个什么样的人,妈妈会跟我说,你的偶像那么优秀,你也要越来越优秀才是。”
“生产者”视角 制造偶像,尊重选手个性和粉丝选择
“偶像是年轻人的刚需。”《明日之子》节目监制邱越说,“这群年轻人内心的孤独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需要有一件事证明自己的价值。在粉丝群体当中,她可能不能直接接触偶像,但可以在群体里扮演一个角色,或者贡献一份力量,和自己喜欢的人建立一种联系,这是平淡无味生活非常需要的调味料。”
不同于十年前的传统电视选秀,今夏的选秀节目纷纷着眼于互联网平台。在《明日之子》总监制马昊看来,互联网催生了“95后”、“00后”的生活方式和娱乐诉求,因而他们需要的偶像也一定要具有互联网气质。“年轻人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马昊说,“制造偶像,说白了是卖给年轻人的产品。我们希望推举出来的这些可能成为偶像的人,他们身上的态度和才华在这个时代可以被留存并且能够延续十年。”
随着偶像市场不断完善,粉丝群体不再是单纯追随偶像,还出现了粉丝推动、反哺官方等现象。在《明日之子》的赛制就设置了“粉推”环节,让粉丝深度参与选择自己的偶像。马昊表示,偶像是市场决定的,是由年轻人自己选出来的,“节目不是放大了某一种审美,而是把这些审美都放上来,让粉丝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共鸣。节目的核心是把一切权力交给选手和粉丝,尊重每个选手的个性,也尊重每个粉丝的选择。”
《明日之子》为了打造未来的偶像潮流而推出“九大偶像厂牌”概念,顺利晋级全国9强的选手会拥有为其量身定制的个人厂牌,九大厂牌就代表着九个风格不同的偶像。上周被淘汰的二次元虚拟选手荷兹,尽管晋级之路一直伴随着争议,但他的离开仍然引得星推官、其他选手以及歌迷动情落泪。马昊感慨:“这是在考验我们到底有多包容。未来的世界有无限可能,荷兹是其中的一种。当我们尝试接纳他的时候,他离开了,人们会流下眼泪。这个过程非常美妙,也在告知我们的年轻人,无论是对我们的同类还是虚拟偶像,还是对这个世界,都应该秉持一颗包容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