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韩东看来,“组团式”教育援藏的精髓在“团”。“团”既指团队、又指团结,面对一项工作、一份挑战,只要大家能“团”在一起,就有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意思。在专任教师选派上,“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不是将各个学科的教师简单相加,而是以选派数理化等紧缺学科教师为主、兼顾其他学科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他们除了承担了教学任务外,将发挥专业优势指导开展教研、培训和教学改革等工作,从教、学、研等各个环节上补齐“短板”。
播火种,给西藏留下一批带不走的教师
蔡斌,去年刚刚大学毕业分配到山南三高的一名年轻教师,就在今年6月举行的山南市讲课比武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对此,蔡斌把功劳记到了师傅援藏教师梁晓文的身上。“师傅对每节课备课的细节都卡得很严,甚至包括每个站姿、每句讲话。”去年,山南三高通过“青蓝工程”,由援藏教师和本地青年教师结成了46对师徒关系,不久前,又结成了32对,而梁晓文自己就带了4个徒弟,分布在三个年级组。
在西藏受援学校采访,大家都提到了一个名词“青蓝工程”,取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是要通过援藏教师的传帮带,给西藏留下一批带不走的教师。在拉萨市,援藏教师通过开设公开课、主动编制导学案、带徒弟,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教师。魏小东、张大力、徐夕锋等优秀援藏教师,通过“百名专家下基层”、西藏“国培计划送教下乡”等活动,传帮带本地教师200余人,上各类示范课100余节。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赵隆颢校长告诉记者,进藏后,他要求每个援藏老师要做到“六个一”:讲好一门课、做一节示范课、做一次专题讲座、开一门校本课程、带一个徒弟、结对帮扶一名后进生。
项耀明,作为湖北省支援山南市第一高中的老师,他发现,在全山南市,教育学和心理学毕业的教师一共只有5个人,而且没有一个人从事心理研究。在学校的支持下,由项耀明牵头成立了山南市第一个教育科研中心,目前,他主持的《西藏藏族中学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操作指南》课题,已经基本完成,他打算把课题内容出一本书,为西藏的老师们提供一本实用性强的教案。今年,他又申报了一个课题《教育援藏和援助力的研究》。“把这两个课题做好,我这三年就没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