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验资质 可登录“慈善中国”详细核实发起方
其次,捐赠人还需核实发起机构是否具备公募资格,这决定着善款的流向和使用情况。
《慈善法》规定,依法登记满二年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与此同时,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在募捐活动现场或者募捐活动载体的显著位置,公布募捐组织名称、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募捐方案、联系方式、募捐信息查询方法等。
记者在淘宝网、腾讯公益、京东公益等平台界面查找发现,上述平台均有公布募捐发起机构的全称,而诸如证书、募捐方案、联系方式等信息的公开程度就所有区别。比如,腾讯公益对先心病儿童救助项目的发起机构有详细的介绍页面,电话、认证情况、成立时间、审计报告等都可查询;而某平台记者只找到了发起方的简介和联系方式,其他重要信息则无处可寻。
若在发布平台还无法准确判断发起方资质,捐赠人还能怎么办?9月初,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慈善中国”(http://cishan.chinanpo.gov.cn)正式上线,旨在方便社会公众对慈善活动的查验和监督。
在“慈善中国”搜索“中国扶贫基金会”,你会看到该慈善组织详细的公示信息,既包括是否具备公募资格、业务范围、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也包括行政处罚、等级评估等进一步评定慈善组织是否可靠的重要信息。
找准平台、核实资质后再行善举,是普通人面对虚假慈善信息的基本警惕,即使是1元、10元的小小善举也有了切实意义。
2016年12月31日上午,2000多名跑步爱好者参加“迎新爱跑”公益活动兑换公益机票帮助贫困学子春节回家。 洪坚鹏 摄
“指尖公益”别一捐了之
——想不想知道钱去哪了?是谁在管?
“互联网+慈善”有多火,看了数据就知道。8月份,13家网络慈善平台递交了2017年上半年运营报告,上半年13家平台共为全国两百多家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及其合作机构发布募捐信息超过1万条,总筹款额超过7.5亿元,4.65亿次网民在线捐赠,捐赠额度多在几元至几十元之间,呈现大众化、年轻化、小额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