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他想留住更多的孩子

2017-09-08 06:31:43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那么,这位名校长到底施了什么魔法,改变了这里的学生、老师和学校呢?

钱报记者跟踪采访陈立群一天,试图找出答案。

●6:40

陈立群的身影出现在校门口,保安一脸习以为常地打开门。“年纪大了,睡眠浅,所以起得早。”他是来陪学生早读的。在食堂匆匆忙忙解决掉一个刀切馒头,往包里塞了一个白煮蛋,再回办公室略作整理,就去了教学楼。

●7:10

全校54个班开始早读。54个教室遍布在教学楼的一楼到五楼,陈立群一个个地看,一层层地走,花了近半小时。钱报记者气喘吁吁,他却照样神清气爽,明显是习惯了。

“高一19个班,高二18个班,高三17个班,总共3000多名学生。”他如数家珍,“你知道为什么年级越高班级越少吗?因为这里很多家长觉得读那么多书没用,有些孩子高一高二就辍学出去打工了,每年过完寒暑假,很多教室会出现空椅子。我想留住更多孩子,告诉他们学习可以帮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路过高三(4)班时,他一脸自豪地说:“看见了吗?这群孩子都很优秀,只要肯努力,明年有希望全部考上一本。”

●8:15

往常这个点,他会去教学楼转转,了解各班各科的教学情况,也给任课老师提提建议。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听4节课。但这天例外,他要去附近一家医院,探望一名产妇。准确地说,他是去看产妇的丈夫——学校一位青年骨干教师。这位老师业务能力出色,也很受学生欢迎,却在4天前提出了辞职,要去贵阳一所民办中学,因为那里的待遇要好很多。

陈校长对此表示理解:“这位老师家庭经济负担确实蛮重的,妻子不上班,家里老老小小6口人,就靠他一个人的收入过日子。”但他还是舍不得放弃这样一位优秀教师,自掏腰包给新生儿封了个600元的红包,向这位父亲表示祝贺,再问问他,能不能改变主意?

当听到陈校长说:“你忍心放下这些学生吗?”这位男老师顿时红了眼圈,想想学生,再想想面前远道而来支教的校长,剧情反转,他当即表示收回辞职信。陈校长的眼眶也湿了。

采访过程中,有老师悄悄跟钱报记者报料:“陈校长来我们这里,不仅分文不取,还用自己的钱给老师发奖金、资助学生。就在昨天,他给了4位学生每人500元助学金。”

这位老师说的“奖金”,是陈立群把自己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杭州市杰出人才奖的20多万元钱拿出来,设立“台江县民族中学陈立群奖教基金”,分为爱心奖、责任奖和育才奖,每个奖项评选3个人,共9人,每人5000元,每年年底发一次。今年初,第一批已发放。陈校长还在努力,要让这个奖教项目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10:15

他去了趟高三(17)班的教室,想看看该班的语文老师。“这位老师小产不久,知道学校缺老师,主动申请提前回校上班。早上路过教室,看到她手扶着腰,蛮心疼的。”陈校长说。

看到校长来,女老师有些不好意思:“一直把您当父亲般敬重,知道您来我们学校的时候,其实身体也不大好,您能做到的,我也肯定能克服。毕竟带到高三了,这些孩子耽误不起。”

“无论如何,身体第一,真不舒服一定要告诉我,我也正在抓紧招老师。”陈校长再一次被感动了。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一半被陈校长用来处理文件,另一半时间,他在看《台江民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2017-2018年》,据说这已是第二版了,也是他眼下和接下来最关心的事——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11:30

忙完手边的工作,他喊了另外8名支教老师共进午餐。8位老师都来自杭州,新学期刚到这里。这支支教小分队之所以能建立,首先当然是杭州对台江县教育的大力支持,不过陈校长也功不可没。有支教老师笑言:“陈校长是一面旗帜。”

●14:00

陈校长风风火火地跑到了食堂,给食堂工作人员开会。“主要是针对学生们反映给我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他解释说。

在这所学校,学生们都喜欢跟陈校长说心里话,常常会写了信塞到他的办公室门缝里。在信里亲切地喊他“陈爸爸”,开心地讲述自己和校长偶遇的经历,也会提一些对学校的建议。陈校长将每一封信都保存下来,并给予回复或解决。

●15:00

两位“不速之客”走进了陈校长的办公室,是外县的两位家长,孩子刚上高一,却执意想转学到台江县民族中学。“孩子真的很想来。”一脸淳朴的爸爸说。

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大概是陈校长到这里后,最甜蜜的负担。

●16:50

高一、高二专家组听课成员开会,作了一番指导性讲话之后,他匆匆赶去看本学期的第一次学生社团活动。

●19:00

学生晚自修了,忙完手边活的陈校长才开始吃晚饭。饭后,54个班要再看一遍才放心。

●21:30

忙碌了十几个小时的他,终于关了办公室的灯,结束了校长的一天。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