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各界精英齐聚西子湖畔探讨跨界合作接通中国善道

2017-09-06 16:01:48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高丙中的演讲主题为“现代国家与公民善道:全民慈善的三个维度”,他认为,慈善公益绝不是一个补充性、边缘性的领域,它是国之大事,应成为国家的主要目标。

公民慈善就是全民慈善,意味着公民之间应该互相善待。考察公民善道有三个维度:向善之心、行善之力、乐善之俗。首先,向善之心人皆有之,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让向善之心表达出来。再则,行善之力不能拿钱来衡量,物质是力量,但人性跟人心才是更大的力量。最后,乐善之俗是说我们要把慈善公益变成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特殊化的好人好事。

阿里研究院高级顾问、原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梁春晓的演讲主题为“信息时代的社会创新和慈善文化”。他认为,社会创新是当前的技术进步和我们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相结合的产物。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通过连接、参与、激活和创新来应对我们当前面临的两个最严重的问题——失衡与割裂,这方面已有许多成功案例,比如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其他还有古村之友、儿童友好社区、淘宝村和电商减贫等等。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许多新公益正不断涌现,它们共有的特征就是平台化,将各种资源整合、连接起来,共同释放能量。跨界融合正成为非常重要的社会创新方向,信息慈善文化也必然会朝着开放、共享、普惠、多元的方向发展。

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会发起人汪力成表示,企业不应只是以赚钱为目的,而应以增进社会福祉为使命。“慈善不是当我钱多到用不完的时候才去乐善好施,而是把它当做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是我在这个世界上人生价值的体现。我把自己定义为一半是创造财富,还有一半是回归给这个社会财富,这两半加起来就是我人生的意义”。他提到,十年前当他捐助成立浙江绿色共享基金会时,跟企业家圈子谈论此事,所有人都一头雾水,但是现在大家碰在一起,很多时间都在谈各自的慈善观,这就是中国社会一大明显进步。

中慈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敦和基金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以“文化决定命运”为题,探讨在国家变迁的过程当中,文化应该发挥的作用。他认为,在经济变革之后,紧随其后的不是政治变革,而是文化变革,是经济与文化共同决定政治。这意味着,即使有相似或相同的经济基础,如果文化土壤不同,则政治结构也会不同。文化具有自主性,历史文化有强大的惯性,不同的历史将塑造不同的政治结构。 他指出,应该建立我们自己的本土文化,不是中式复古、也不是全盘西化,应以中国文化为体,西方好的东西为用,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关键词:慈善公益文化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