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三代人的执著信念、超过一个甲子的期待 曾在金州生活的杨贯才:您的儿子在找您

2017-09-06 05:56:5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杨登顶

父爱是什么?作家梁凤仪曾说,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的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而对于69岁的安徽老人杨登顶来说,父爱是一串刻骨铭心的地址——辽宁省金州镇爱民街11号,这串看似不起眼的地址的背后,是三代人的漫漫寻亲路。“在我还没满月的时候,父亲就离家参军了,这之后就再也没回来过,家里也没有他的照片,别人都说我和他长得很像。”9月5日,远在千里之外的安徽省阜阳市市民杨登顶求助沈阳晚报,寻找69年未谋面的父亲。

95后“小鲜肉”帮姥爷微博寻亲

日前,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的微博收到了一条特殊的求助,求助人是来自安徽阜阳的22岁小伙顾童年。顾童年告诉记者,3年前,妈妈托付给他一件大事儿,那就是帮助姥爷寻找太姥爷,从那时开始,他隔三岔五就会通过微博发布寻人信息,同时,还会“@”一些辽沈地区的大V,还尝试过给一些寻人栏目发送求助邮件,但都石沉大海。

“太姥爷在1948年离家参军,当时姥爷还没满月,此后太姥爷就再也没回来过,也没给姥爷留下任何念想,哪怕连一张照片都没有。”顾童年告诉记者,他的姥爷是个苦孩子,由于太姥爷迟迟未归,太姥就改嫁了,姥爷就吃起了百家饭,承受太多不为人知的苦。事实上,这么多年来,这事儿一直是姥爷的心结,尽管他从没跟儿女主动提过,但他一直都有寻亲的想法,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愈发强烈。

顾童年告诉记者,全家人都相信,只要不放弃,就有希望。

最后一封信从辽宁寄出

当天,记者与69岁的杨登顶取得联系。尽管如今的他已是儿孙满堂,但对于父亲这个词儿,却有着难以言语的距离感。

杨登顶表示,他的父亲叫杨贯才,留给他的唯一记忆是一封尘封的家书。“父亲曾在1960年左右往家里寄了一封信,当时父亲是某炮兵团的副营长,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父亲在信中说,他已经组建了新的家庭。”杨登顶表示,尽管这封信早已不知去向,但寄信的地址他一直牢牢地记着,地址是“辽宁省金州镇爱民街11号”。

小时候想象父亲是年轻有力的,自己年龄越大,想象的父亲的年龄就越大。记者感觉到,在杨登顶心里,父亲一直都在想象中陪伴着他长大。“由于父亲不在身边,小时候总挨别人欺负,他们都说我是没有父亲的孩子。”杨登顶感慨,年轻那会儿挺恨父亲的,觉得他太无情了,但随着年岁大了,这种恨逐渐被父子情和思念情所取代。想看到父亲的模样,成了渐渐老去的杨登顶最大的心结。杨登顶表示,邻村的一位村民曾在他父亲的部队里当兵,这位村民说他长得很像他的父亲,还说父亲在当地找的妻子是皮口镇的。而他曾试着按照当年的寄信地址回信,等到的结果是“查无此人”。

杨登顶表示,如果父亲还在世的话,今年已经90岁了,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找到父亲更多踪迹,想知道父亲过得怎么样,失联这么多年是否有难言之隐。就算父亲已经去世了,他也希望能到他的墓碑旁祭拜一下,哪怕只是一张小小的照片,让他了却多年的心愿。

沈阳、大连、阜阳三地媒体联手相助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