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给学生适度而理性的爱

2017-09-05 07:22:09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一道“最美人墙”,最近感动了无数人。暴雨突至,成都某职校上百名教师撑着雨伞,一个挨着一个排成人墙,从教学楼一直连到宿舍楼门口,只为不让没带伞的学生淋雨。如此动人的场景,即便在影视剧中也难得一见,当它真实发生时,社会各界的褒扬自然蜂拥而至。

正当舆论几乎一边倒地为“最美人墙”点赞时,也有媒体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认为老师们此举固然令人感动,但可能会让一些学生滋生“我们比老师更值得爱护”的心理,容易使他们的自我定位产生偏差。

细细想来,此论调貌似无稽之谈,但也是一个提醒。老师们对学生的爱无疑是可贵的、感人的,爱护学生也是为师者的本分,但爱护到何种程度比较合适、以何种方式来表达比较恰当,显然有可以探讨的空间。

其实,在笔者看来,教师表达对学生的爱,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是否真正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合理诉求。近日,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决定,新学期开学后,在当地一些小学试点使用新作息时间表,尝试将学生到校时间推迟半小时,改为8点20分。媒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此举受到家长和学生普遍欢迎。不要小看这区区半小时,不仅让家长有更充裕的时间接送孩子,还让孩子们多了一些睡眠和吃早饭的时间,对他们身心健康的益处显而易见。这份细致入微的关爱,无疑值得点赞。

真正的爱总是很相似。杭州的一些教育管理者优先考虑到了学生早上上学的问题,在成都,各类儿童之家的创建,则有效缓解了“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的困境。儿童之家具有日间临时照料、课业辅导、家教知识讲座、儿童社会实践、幼儿早教等功能。据报道,截至2016年底,成都已建成各类儿童之家3334个,建有儿童之家的村(社区)比例达76.89%,探索出“院落式”“集聚式”“散居式”“校园式”等四类模式的儿童之家,成为服务广大儿童的公益性活动平台。近日,全国城乡社区儿童之家建设推进会在四川召开,来自全国的200余名代表参观了成都的4个儿童之家后,纷纷点赞。

类似案例在全国还有很多,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改善的不仅是教育硬件设施,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真正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立足于帮助学生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不仅如此,对学生们的爱护也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懂得从细微之处着手,学生以及家长自然也从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善意,在这种良性互动中,家校关系、师生关系日益融洽。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