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金砖”一词系由高盛前首席经济学家、英国财政部前商业秘书吉姆·奥尼尔在2001年首次提出。在“金砖”概念提出16年后的今天,奥尼尔认为,这依然是个成功的概念。
在厦门会晤前夕,奥尼尔在美国《赫芬顿邮报》发表题为“如果中国继续努力,金砖国家2035年前将会超过G7”的署名文章。奥尼尔写道:中国是我提出金砖国家概念16年来,唯一不辜负我期望的国家,中国的经济成功,事实上比我预期的还要快。奥尼尔还说,“金砖”刚成立时,他曾预言只要中国保持发展势头,中国经济将在2027年超越美国,而“金砖国家”的经济规模将在2035年前超越G7。如今,由于中国经济的表现,他依然坚持上述预测——超越将在2035年前实现。
金砖五国分布于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均为二十国集团成员。五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面积26.4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42.58%,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占13.24%,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占14.91%。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2015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22.53%,过去10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南南合作最佳机制
虽然近来有人质疑,金砖国家经济增长相对放缓以及具有不确定性,这或影响该组织转变全球治理的潜力,但新加坡《海峡时报》9月1日以“金砖仍是南南合作最佳机制”为题,直接点明“金砖仍是加强南南合作最具动力的火车头”。
《海峡时报》写道,南南合作机制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许多学者认识到欠发达国家相较于发达经济体来说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建议其同“北方”脱钩,并与发展中国家强化经济联系。如今,金砖已成为这一机制的成功典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金砖国家占全球总GDP的30%,为全球经济增长总量贡献超过一半,这也赋予了金砖国家影响全球趋势和轨迹的力量。总之,金砖国家经济改革与重构现已得到广泛认可,政策创新使其实现了包容性发展并消除了贫困,这为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提供了鼓舞人心的榜样。
金砖国家尤其得益于中印两国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而同时“北方”国家的经济却持续呈现疲态。中印两国已成为基建、信息通信、技术和能源领域的主要投资方。在此,金砖为其提供了协调彼此的独特平台,实现了各方利益的最大化。金砖成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强劲的力量源泉。《海峡时报》由此评论道,因此,邀请发展中国家来到厦门参加金砖峰会,在“金砖+”的新机制下建立新的伙伴关系,这让金砖兑现了承诺,成为南南合作的更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