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2017-08-25 08:11:13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本报记者 李蕊 高振博 通讯员 李旭之

年近五旬的村支书吕锁怀这阵子很困惑,也很苦恼。

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村里懒散的贫困户叫来聊一聊。

“麟游的产业扶贫政策多得数不清,养个牛也补,养个鸡也补,你看你都干了啥?”吕锁怀很不理解。

“我穷得连几毛钱的感冒药都买不起,养什么鸡?养鸡,鸡最后把人都吃了。”听到这样的回答,吕锁怀只好苦笑。

“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这句顺口溜道出了当前扶贫工作中的某些真实境况。如今全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部分群众对扶贫工作认识不到位,有些偏远乡村的村民甚至抢当贫困户,争戴“贫困帽”。

如何打破“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困境,让贫困户甩掉思想包袱、激发内生动力?宝鸡市麟游县做出了有益尝试。

点评会的连锁效应

三伏天一大早,吕锁怀老远就看到同村的闫朋新开着三轮车路过,赶忙叫住。

他们所在的村正是麟游县九成宫镇御驾塬村。这里地处高原之上,地广人稀,大家平日难得见面。

车子停到跟前,里面竟有两只小猪仔,吕锁怀惊讶不已。

闫朋新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村干部数次苦口婆心劝他搞养殖、种玉米,他都敷衍了事,怎么突然“开窍”了?

原来是前一天,村里刚举行了二季度的“扶贫扶志扶产业点评会”。点评会上请来了村里的能人闫永平。闫永平在县上经营酒店,还同时发展林下养殖。村上人又称其为“蜂窝煤”,意思是脑子灵活,点子比蜂窝煤的窟窿眼儿还多。

抽象的政策宣传贯彻终究难比身边人的言传身教。“别人行,我为什么不行?”点评会现场,村干部和村民的督促、脱贫示范户的现身说法、闫永平的启发,让闫朋新深受触动。他决定活出个人样,再不把贫困当“光荣”。

7月21日上午,御驾塬村第三季度的扶志点评会正在召开。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贫困户共30多人把会场坐得满满当当。村干部一一点评了自己所帮扶的贫困户后,一些平日里懒懒散散、“不务正业”的贫困户也打开了话匣子。

“以前只知道闲逛,我把麟游县的水库都钓遍了,后来都跑岐山钓鱼去了。点评会上这么多双眼睛盯着,我要再不行动,一来对不起村上干部,二来脸上无光,没办法再在村上待了。”贫困户杨千军说。如今杨千军种了3亩土豆、3亩苹果,还养了20多只羊,干事的精气神比以前足了。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