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落后村庄换新颜 脱贫致富谱新篇(2)

2017-08-22 08:28:2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谢家沟村在实施安置房建设的同时,先后投入530万元用于基础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目前,该安置点的水、电、硬化道路、有线电视、宽带已全部到户;广场健身设施一应俱全,绿化亮化全部完工;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红白理事会、村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部投入使用,村幼儿园建设项目主体竣工。

谢家沟村不仅在移民搬迁上下功夫,在基础设施上想办法,更是在产业发展上大做文章,一套连贯的脱贫致富“组合拳”,铺就了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光明大道。

该村成立了农机、养殖和地膜玉米种植三个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现有深松机、旋耕机等大中型机械47台,采取股份制管理,负责对全县及周边县区的种植提供机械化作业,每年作业面积达2万多亩,年收入140余万元,既可安置一部分农机操作员就业,又可为入股村民创惠增收;养殖合作社利用政府产业配套资金修建占地31亩的大型集中养殖区,新建羊舍40个,由传统的分散养殖发展为集中科学养殖,合作社提供饲草给予养殖户,县畜牧局统一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目前,全村羊子存栏5000余只,养殖户40多户;地膜种植合作社采用坝地统一耕作、分户管理模式,由农机合作社提供免费服务,降低种植户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种植收益,收益归各种植户所有。

谢家沟村积极探索土地托管经营模式,即土地经营权人可自愿将自己的土地交由合作社托管经营,合作社只收取机耕费、人工工资及农资投入等种植成本,种植纯收益归农户所有。土地托管经营模式让村内年长的劳动力留在村里搞种植,青壮年劳动力可彻底解放出来搞劳务输出或自主创业。

据谢家沟村支部书记谢万生介绍,谢家沟村近期正在规划建设40个蔬菜大棚和1个冷库,已完成场平,正在进行主体建设。大棚建成后,先期由专业技术公司承包经营,带领农户参与技术培训,两年后,由本村农户承包经营,承包收益归村集体所有。同时大力发展光伏风电产业,积极争取光伏扶贫项目,计划在移民新村每户房顶安装80平方米的太阳能发电板,利用荒坡地建设50个风电站,统一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收益。

在移民搬迁实施过程中,佳县严格按照“遵循规律、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四化同步、一举多赢”的总体思路,全面落实“以户定建、以人定房”和“建房不举债、脱贫有保障”的工作要求,重点依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较好的县城和土地、岩盐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强势崛起的榆佳工业园区,采取存量房和新建安置房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城镇化安置点。同时,依托基础设施好,公共服务强的中心村建立农村集中安置点。“十三五”期间,该县规划实施县城、榆佳工业园区、方塌镇谢家沟村、兴隆寺便民服务中心王家坬村、上高寨便民服务中心赵大林村、刘国具镇杜家园村等7个集中安置点,共安置1210户4292人,其中扶贫搬迁1030户3661人,避灾搬迁36户104人,其他同步搬迁144户527人;分散安置共42户124人。

关闭